第25章 天命所歸是大國(隋唐)(9)(1 / 2)

但是,這兩個人厲害的地方並不是個人情緒,而是那種氣度。並不是任何掀桌子和掉眼淚的詩人都能寫出這些詩來。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的俊逸灑脫,杜甫“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胸懷抱負,一般人哪兒及得上!

中唐代表作是白居易的諷喻詩,諷喻詩要損人,你要損人的話,最起碼得讓他能聽得懂。你損了半天他都不懂,你有什麼勁兒?我剛在中學教書的時候,特別搞笑。一幫孩子特淘氣,我罵他們寡廉鮮恥,孩子們一個個睜著眼睛看我,什麼意思老師?我說臭不要臉,這下才明白了!老師不能罵髒字,好不容易找個文詞兒來表達心情吧,他們還聽不懂,搞得我特鬱悶。而白居易的詩用的都是勞動人民的語言,但語言雖俗,意境不俗。

白居易去給李白掃墓,六句詩:“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第一句能當導遊圖使;“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就這六句,誰敢說我寫李白比白居易寫得好,你看著都是大白話,把要點都說出來了:別看這破地兒,破墳,埋這麼一個偉人。所以,白居易的詩意境很高,在日本、韓國廣為流傳(因為太複雜,他們學不會)。

晚唐杜牧、李商隱的詠史詩很出彩。我個人認為,杜牧和李商隱把律詩發展到了極致,尤其是李商隱。“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這些句子的情感很細膩複雜,沒人能說清楚。別相信書上的注解,都是胡說八道。他感歎自己一生的境遇,不是感歎找對象沒找著,小李子都是借事兒來說自己的事兒。

唐朝知識分子,感歎自己做不上官,寫了一首詩:“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就是說一個窮女孩嫁不出去。“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你把眉毛畫長了沒有用,沒有人娶你,你隻能給人縫衣服。“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每年辛辛苦苦做的漂亮衣服,都是給別的新娘子穿。表麵上看起來是寫服裝行業的,其實就是寫他自己,因為他做不上官。古人寫詩沒有直說“我當不了官很痛苦”的,都是托物言誌。比如說,那姑娘做衣服很痛苦,所以我很痛苦;那哥們兒電腦又藍屏了,所以我很痛苦,都是這樣表達象征意義的。李商隱也一樣。

李商隱的詠史詩寫得非常好,他寫楊貴妃跟唐明皇:“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複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你唐玄宗做了四十年皇帝,國破家亡連媳婦都保不住,你算什麼玩意兒啊!“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他不是損這個皇帝,但是意境在那兒擺著。所以,詩歌寫得好不好,就看意境。

注釋:

[1]王薄,齊郡鄒平人,隋煬帝大業七年(公元611年)十月,因兵役繁重與同郡孟讓首先起兵反隋。

[2]太平公主(約665—公元713),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則天。先下嫁薛紹,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後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

[3]科舉製是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為選拔人才資源而設置的一種考試製度。隋煬帝時期科舉製正式誕生,到明朝形成了完備的製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4]唐三彩是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采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唐三彩的誕生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