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三足烏又名三足金烏,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鳥,也稱金烏、陽烏,或稱三足。據傳古代人看見太陽黑子,認為是會飛的黑色的鳥——烏鴉,又因為不同於自然中的烏鴉,加一腳以辨別,又因與太陽有關,為金色,故為三足金烏。三足烏是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
[6]秦及漢初銅幣名。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止戰國時各國形製輕重不同的貨幣,實行幣製統一,改幣製為二等: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供巨額支付,如供帝王賞賜、貴族間饋贈等用;圓形方孔的銅幣為下幣,承統一前秦的幣製,文曰“半兩”(重十二銖),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鑄。
[7]中國古代貨幣,鑒於幣製混亂和鑄幣失控後引起的吳楚叛亂等嚴重後果,漢武帝在統治期間先後進行了六次幣製改革,才使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貨幣問題得到比較徹底的解決。
[8]瀚海都督府,唐朝管理回紇諸族的都督府。公元646年,唐朝聯合回紇等,擊滅薛延陀。唐太宗於回紇地設六府七州,瀚海都督府由燕然都護府管理,治所在回紇本部(今蒙古國哈爾和林)。公元686年被後突厥攻擊,移治漠南。回紇汗國建立後,瀚海都督府廢除。
[9]金城公主(約698—740),唐朝和親公主之一,生父為嗣雍王李守禮,養父為中宗皇帝,步曾祖姑文成公主之後塵,出嫁吐蕃尺帶珠丹讚普(鬆讚幹布玄孫)。
[10]李舜臣(公元1545—1598),朝鮮海軍將領,抗日民族英雄。字汝諧,號德水,能騎善射,32歲武舉登科,從此開始軍旅生涯。1592年,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爆發後,日軍20多萬大軍進犯朝鮮並迅速攻陷王京、開城、平壤等地,占領了大半個朝鮮半島。他指揮朝鮮水師奮起抗擊,屢挫日本海軍,牢牢地控製著製海權,遲滯了日本陸軍的進攻速度。1598年12月在露梁海戰中,與陳璘等指揮聯合艦隊大敗敵船隊,但在追擊逃敵時中彈犧牲。
[11]階伯,公元7世紀前葉至中葉時百濟將領。公元660年,唐、新羅聯軍進攻百濟,百濟國家危在旦夕。階伯組織了5000名士兵保衛百濟國。為了激勵士兵的勇氣,他宣稱寧死不做敵人的俘虜。隨後殺死妻子家屬,以免他們被俘受辱。最初階伯打勝了四場小規模戰鬥,但後來新羅將領金庾信攻打百濟首都泗沘城,他被迫前來阻擊。兩軍交戰於黃山(今忠清南道論山市),階伯因寡不敵眾,英勇戰死,所屬5000餘人也全部陣亡。
[12]崔致遠,字孤雲,新羅末期人,是韓國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個人文集的大學者、詩人。他在中國一共待了16年,前麵七八年在長安、洛陽求學,後半期則先後在溧水、淮南為官。28歲回新羅,在新羅王朝繼續擔任要職。一生文學創作不斷,曾將自己的作品彙編入《桂苑筆耕集》。由於在文學上的極高成就,被韓國後世尊為“百世之師”。
[13]金澤榮(公元1850—1927),朝鮮李氏王朝開城人,他的直係先祖在高麗高宗時任兵部尚書。日韓合並後,他不願為日本殖民統治效力,1905年後流亡中國,投奔張謇,與嚴複、鄭孝胥有過交往。他在南通著述期間,為保留韓國文脈作出巨大貢獻,詩歌成就尤高。1927年客死南通,韓國已出版《金澤榮全集》。
[14]義淨(635—713),中國唐代僧人,旅行家,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之一。他曾從海路到印度求取佛法,帶回佛經400餘部。義淨是繼法顯、玄奘之後最有貢獻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