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五代,遼、宋、夏、金、元)(12)(2 / 2)

注釋:

[1]折衝府是唐代府兵製基層組織的名稱,其所屬的兵士通稱衛士。每府置折衝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別將、長史、兵曹參軍各一人,這是府一級的組織。府以下,300人為團,團有校尉及旅帥;50人為隊,有隊正、副;10人為火,有火長。

[2]高懷德(926—982),北宋初年著名將領,字藏用,五代時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宋太祖妹夫,以擁戴有功,宋初為殿前副都點檢,曾參與平定李筠、李重進之亂,後與石守信等秉太祖意圖自請解除兵權。太宗時,官武勝軍節度使兼侍中,死後追封渤海郡王,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

[3]狄青(1008—1057),字漢臣,北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市)人。麵有刺字,善騎射。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有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麵具,衝鋒陷陣,立下了累累戰功,以功升樞密副使。卒於嘉祐二年(1057年),嘉祐四年(1059年)歸葬於北宋西河縣(今山西省汾陽市)劉村。嘉祐七年,追贈為狄武襄公。

[4]耶律阿保機(872—926),姓耶律,名億,字阿保機,遼開國君主,勇武,善射騎,明達世務,廟號太祖。

[5]耶律德光(902—947),遼太宗,耶律阿保機次子。20歲時已任天下兵馬大元帥,在阿保機各處征戰時,耶律德光都跟隨出征,立功甚多。

[6]燕雲十六州,是指中國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位於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個州,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

[7]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市,“達斡爾”意即“開拓者”。

[8]元昊,黨項族人,少年時身型魁梧,勤奮好學,手不釋卷,尤好法律與兵書。1038年自立為帝,脫離宋朝,國號“大夏”,定都興慶府。建國後多次與宋、遼交戰,於三川口、好水川及定川砦等戰中擊敗北宋,並於遼夏第一次賀蘭山之戰中大勝遼國,奠定了西夏在遼、宋兩國間的地位。晚年沉湎於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所弑,死後葬於泰陵。

[9]紹興和議是南宋與金訂立的和約。和約內容主要有:(1)宋向金稱臣,金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2)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宋割唐、鄧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與金。(3)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自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

[10]花剌子模,是一個位於今日中亞西部地區的古代國家,位於阿姆河下遊、鹹海南岸,在今日烏茲別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兩國的土地上。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葉,其領土廣闊時包括今日伊朗、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伊拉克東部及以色列等地。1231年,被蒙古所滅。

[11]郭守敬(公元1231—1316),元朝時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專家。字若思,順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1981年,為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