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浪淘沙,滄桑巨變(明清)(2)(1 / 3)

朱元璋在朝廷上設立廷杖,你跟皇上一言不合,拉下去就打。有個大臣也討厭,給皇上上了一道折子,一萬七千字,你難道不知道皇上認不了那麼多字?拉下去一百板子!一邊打,皇上一邊看折子,哎喲,這小子說得還有點兒道理,把他召回來,已經打爛了。你想那太監打你,可有報複你的機會了,往死裏打。當然你要有錢就另當別論,所以那時大臣上朝身上都揣著銀票,一看自己要受刑,趕緊給錢。給錢的話,太監拿空板子打你,聽著倍兒響,啪啪啪,就讓你屁股有點兒淤血,回家就沒事兒了。重點兒的拿實心板子打,最狠的是瓘鉛的板子,一板下去人就完了。受杖的時候,看監刑人的雙腳,監刑人兩腳分開,你死不了;雙腳一閉,立斃杖下。皇上傳旨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皇上要恨這個大臣,下旨“著實打”,那就得打死。如果說認真打,那就沒事了。每個皇帝在位的時候,都有打死大臣的事發生,大臣就在午門外邊受杖。朱元璋到晚年因為一點兒小事就動用廷杖,可能到更年期了,心理陰暗。大臣們上朝之前,全家抱頭痛哭,壯士一去兮不複還,夠悲壯的。那幹脆辭職吧,你敢嗎?你什麼意思?聖天子在朝,你說不幹了,立斃杖下。沒辦法,隻有哭,哭完了之後,還得去上朝。今天我沒死,回家來了,真是運大福大造化大,擺宴慶賀,多活了一天。

到了清朝,皇上特別有意思,他恨誰讓太監上你們家堵著門罵。奉旨申斥,我奉皇上口諭來罵你。太監什麼都敢罵,那嘴損的,什麼事都給你抖摟出來。大臣一聽,趕緊給太監塞錢,要不然他堵著門罵,太難聽。你塞了錢,他無關痛癢地罵,說點兒你這樣不對啊、你下次要注意啊之類的。你要不給錢,那就有你的好看。有的窮官給不起錢,被太監罵完,太監一走就上吊了。古人最看重名節,士可殺而不可辱,受完辱隻能上吊。清朝皇帝不直接打人,罵死人這招更厲害。

文字遊戲的最高水平

控製人的最好辦法就是控製思想。朱元璋的文字獄厲害到什麼程度?有一個舉人叫徐夔,給他上疏:“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這話惡心到了不好意思的程度。光天化日之下,誕生了你這麼一位聖人,為世間做出表率。朱元璋一看:“腐儒膽敢如此侮辱朕,剝皮實草。”身邊的人說,沒看見他怎麼侮辱你啊?你為什麼要把他做成標本啊?朱元璋說,光是什麼意思?這就是說我沒頭發,說我當過和尚;則是什麼呀?古漢語的則跟賊同音,今天京劇裏還這麼發音。這哥們兒就是拍皇上馬屁,拍錯了地方,就給做成標本了。如果你要罵皇上,還不把你打成相片?

為了嚴厲控製士人的思想,明朝科舉隻從四書五經中命題。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必須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準。隻能用朱熹的注釋,別人的都沒用。五經是《詩》、《書》、《禮》、《易》、《春秋》。就考這九本書。這九本書雖然句句金玉、字字珠璣,但能把天地宇宙、世界萬物都包括進去嗎?就讀這九本書,那這讀書人能有多大能耐?當時有人這樣形容科考舉子:“擺尾搖頭,便道是聖門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唐宗、宋祖是哪朝皇帝?”我管他呢!唐宗宋祖又不考。李白是幹嗎的?不認識。反正隻要是四書五經我就背,別的我不管。那時候,印行量最大的書籍就是“高考滿分作文選”,甚至出現了縮印本,跟咱們現在複印時候的縮印本差不多,揣兜裏帶進考場打小抄。

考試就考四書五經,不允許發揮個人見解,代聖賢立言。文章都是八股文,分八個部分: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還得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深一淺、排比對偶,完全就是一種文字遊戲。可以講,中國古代的文字技巧上達到最高水平的就是八股文,但是沒有什麼內容,了無新意。你十年寒窗,就這九本書。都是代聖賢立言,都是一樣的八股文體,誰比誰能強到哪兒去啊?而且,這九本書一共才多少字啊?四書五經在剛誕生的時候,都寫在竹簡上,能有多少字啊?《老子》不才五千個字嘛,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一篇論文。今天博物館裏有當時作弊用的襯衫,四書五經九本書,一件襯衫就抄滿了。到了清朝,考生進考場還得扒光了,穿考場統一的衣服進去,跟進澡堂似的,怕有夾帶。

就這麼點兒文字,幾百年來那麼多場考試,從童生考秀才到考舉人再到考進士,都從這裏邊出題,四書五經裏邊的話用得差不多了。怎麼辦呢?考官真聰明啊,出截搭題,就是把四書五經裏邊的兩句話給拚一塊兒。“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現在呢,把這句話給你拆了,子曰:三十而立四十。做題吧,孔子為什麼說三十而立四十?你說孔子不是那麼說的啊,他說的是三十而立,逗號,四十而不惑,句號。你甭管,古文沒標點,你看書,三十而立,底下就是四十。或者子曰而立四十,你做題,你就得說孔子為什麼說而立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