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皇權,康熙帝設立了南書房。南書房本來是康熙帝與翰林院詞臣們研討學問、吟詩作畫的地方。在翰林等官員中,“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入值,稱“南書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賦詩撰文,寫字作畫,有時還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詔令。由於南書房“非崇班貴檁、上所親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嚴密控製的一個核心機要機構,隨時承旨出詔行令,使得南書房“權勢日崇”。這是康熙帝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同時將外朝內閣的某些職能移歸內廷,實施高度集權的重要步驟。康熙帝親政以後,逐步形成以南書房為核心的權力中心。
清朝為官要能跪
世宗雍正皇帝時,設立了軍機處。軍國大事,皇帝裁決;軍機大臣,跪受筆錄。
明清兩朝,大臣上朝都得跪著。今天皇上單獨召見你六個鍾頭,你就得在地上跪六個鍾頭。如果是老臣,皇帝體恤,賜氈墊,你跪墊子上。年輕人就得跪地上,那你膝蓋得好使。大臣上朝之前,護肘護膝都裹好了,得在家練跪功,你跪一會兒暈了可不成。劉墉他爹劉統勳就是跪死的,也有說是上朝死在路上的。劉墉當老師愛遲到、早退,也不認真教書,不批改作業。皇上挺生氣的,看在你爹的麵子上讓你教皇子,你怎麼這麼不敬業?
軍機大臣“跪受筆錄”,就是跪在地上把皇帝命令記下來,以奉旨、上諭的形式廷寄出去。不像電影裏演的那樣,那種“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聖旨,一年發不了幾回。那得是大事,譬如立皇後、跟外國宣戰、選進士這些事,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一般就是“奉旨”或者“上諭”如何如何,軍機處起草。
紫禁城是前朝後寢,以乾清門廣場做分界線。前朝是太和、中和、保和、文華、武英五組宮殿建築群,比較疏闊。太和殿前廣場三萬多平方米,可以舉行大型活動,這是辦公的地方。乾清門廣場後邊就是寢宮區,中路也是三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邊是禦花園,兩側是東西六宮。清朝從雍正皇帝開始,住在養心殿,皇帝平時也在養心殿辦公。
乾清門廣場東為景運門,西為隆宗門,都是五間三開門。景運門內北側排房為文武大臣奏事待漏之所,也叫九卿房,南麵朝北的房間是宗室王公的內朝房。隆宗門內北側排房為侍衛值房及軍機處,南麵朝北的房間是軍機章京辦公的地方。門對門五十米,一排小平房。晚上內宮一落鎖,宮裏隻有五個男人:皇上、兩個太醫、兩個軍機章京。軍機章京就在軍機處值班,處理夜裏來的緊急軍務。除了這五個男人,連成年皇子都不許進內宮,隻能住在王府。如果沒有封王的話,就住在北五所。
軍機處裏講究多
軍機處有一個規定,不奉聖旨,擅入者斬。即使你是親王,不奉聖旨擅入,也要斬。
清末的時候,湖廣總督張之洞奉詔進京,商議官製改革。他走到軍機處,到台階底下,說什麼都不肯再往前多邁一步。張之洞那麼大的份兒,他都不敢邁一步,因為他不是軍機大臣,不能進軍機處。慶親王奕劻是軍機大臣,就對張之洞說幹嗎呢你,腿抽筋了?快來呀來呀,哦對,突然想起來了,他們天天走習慣了,沒覺得進軍機處有什麼不合適。張之洞真懂規矩,因為世宗皇帝遺訓,沒命令敢進來宰了你。
軍機大臣平時早上三點多鍾起來,就得到這兒值班。皇上一般七點鍾起床,清朝的皇帝一個個都精力旺盛,像康熙爺、乾隆爺整宿整宿不睡覺,觀書達旦,一晚上一晚上看書。而且清朝的皇帝都勤政,那真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放在以往的王朝都是不世出的聖主,隨便拿出一個皇帝來(同治帝差點兒),即使把光緒皇帝擱到明朝,都是有道明君。可惜他趕上的時候不好,甲午戰爭。但你要對比著看,要是明朝那些皇帝趕上鴉片戰爭,咱就印度了,徹底變殖民地了。
清朝的軍機處都快設到寢宮裏邊了。寢宮裏邊住的是皇上、皇上家人以及伺候皇上家人的人。這麼說來,這軍機大臣的地位,其實跟宮女、太監真差不多。軍機大臣位當前朝宰相,但實際上和皇上大秘書差不多。皇上並不是每天都上朝,但每天一定要見軍機,皇帝一說叫起兒,就是叫軍機。要是六部九卿都來,那就叫大起兒。軍機處設置,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時撤銷。軍機處一直到1911年才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