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浪淘沙,滄桑巨變(明清)(8)(2 / 3)

藏傳佛教有四大活佛,西藏是達賴、班禪,內蒙古是章嘉活佛,外蒙古是哲布尊丹巴活佛。外蒙古於1924年獨立後,由蒙古人民革命黨控製,哲布尊丹巴活佛就不轉世了。末代章嘉活佛後來去了台灣。

12.流官代替世襲

撤土司,置流官

明清兩朝,在西南雲貴川地區,實行改土歸流。

明朝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沿襲元朝的辦法,任用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世襲土司長官。元朝雖然在雲南設立行省,但是行省下麵,都是少數民族的頭人們世襲土司長官。

雲南到今天都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26個少數民族。之所以不叫雲南××族自治區,是因為民族太多了,要是都冠名,這自治區的名字得好幾十個字,天氣預報的時候雲南就不用報了。雲南省內多是各民族的自治州、縣,比如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元朝在雲南設有土司,被征服的大理王朝皇族段氏,世襲雲南總管府的總管,跟行省的丞相是並立的。

元朝還派梁王坐鎮雲南,一直到洪武二十年,明軍才平定雲南,蒙古梁王把匝剌瓦爾密投降。平定雲南之後,太祖派開國功臣沐氏世守雲南,《鹿鼎記》裏麵,韋小寶的一個老婆就是沐家的後代。土司的特點就是世襲,實際上成了一個個小王國,但對中央不會構成什麼威脅,太小了,就一個鄉、半個縣那麼大。明成祖永樂年間,貴州兩個宣慰司[10]叛亂,朝廷出兵平叛。平叛之後,取消了宣慰司的建製。這個地方就變成了朝廷的直屬郡縣,由朝廷設官員,建省管轄。這樣,貴州成了省一級的行政單位,稱為改土歸流。土是土司,土司是世襲的;流是流官,朝廷派來的官員,有任期的,不是世襲。

明朝改土歸流的地區畢竟有限,絕大多數地方仍然實行土司製度。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平三藩之亂,為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創造了條件。世宗雍正皇帝在位的時候,大量委派流官,代替了土司,改土歸流基本上完成。乾隆年間,四川的大小金川彝族叛亂,乾隆爺又調兵平叛。今天北京香山植物園裏還能看到有很多碉樓,跟汶川地震震塌的碉樓相似。這些碉樓就是當年為了平定大小金川而建,大小金川主要是羌族、彝族,他們住碉樓,清軍將士不會打,所以在那裏按一比一的比例建了碉樓,搞軍事演習用。

改土歸流加強了清朝中央政府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改變了當地落後閉塞、割據紛爭的狀態,促進了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13.內收台灣,外拒夷敵

鄭成功收回台灣

明末,荷蘭人占了台灣。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當時它的商船隊占世界總數的三分之一,號稱海上馬車夫,海軍力量非常強大。它先占領了印度尼西亞作為殖民地,然後北上占領了台灣。因為當時的中國政府對台灣疏於管轄,台灣在當時荷蘭人的眼裏是無主荒地。

元朝曾設澎湖巡檢司管轄台灣,看年看月地上島看一眼,看不看也不知道,等再看的時候,已經被荷蘭人占了。當時台灣歸屬荷蘭的巴達維亞總督府管轄。巴達維亞總督府一年的收入是30萬荷蘭盾,20萬來自台灣,可見台灣經濟的發達。荷蘭人在台灣用荷蘭字母,幫助當地少數民族創造自己的文字,讓當地少數民族信奉基督教,在台灣實行了30多年的殖民統治,直到康熙元年。

清初在東南沿海抗清的鄭成功打敗荷蘭,使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的爸爸叫鄭芝龍,是當時東南沿海第一大海盜,手下有三千多艘海盜船,建立起鄭氏海上王國。那會兒誰要在東南沿海做生意,船上必須插鄭芝龍的旗幟,海盜一看你這船上有鄭老大的旗幟,就不敢截你了,但你得交保護費。這樣,鄭芝龍富可敵國,東南亞各國一提起他都知道。鄭芝龍的老婆是日本人,鄭成功是一個中日混血兒。他七歲回到中國,脫下和服,穿上儒服,學習漢語,中國把他看做民族英雄,日本也把他看做民族英雄。日本人當年占台灣的時候就是這麼說的,曆史上我們就占過你,鄭功成最起碼有我們一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