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浪淘沙,滄桑巨變(明清)(10)(1 / 3)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發展海外貿易,不計經濟效益,給明朝造成了巨大的負擔。七次下西洋,600萬兩銀子花出去,整個一個散財童子,走到哪兒都給人家散錢。隻要你奉明朝為正朔,看見我這船上沒有,銀子、綢子、瓶子隨便給。中國使臣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人家酋長在地下跪著直樂,你們皇上是老大,狗屁!真主安拉是老大。但是一看船上正往下抬東西呢!老大!鄭和來一趟,各國搶著往中國進貢。中國厚往薄來,懷柔遠人,你給我進貢一毛,我還你十塊,誰不來啊!最後逼得中國下令,你們別天天來,我受不了了。朝鮮、越南、琉球,一年一貢。你讓朝鮮一年來一趟,他能來四趟,他來給點兒破布片什麼的,皇帝就要回贈金銀財寶,他的使團來了,帶著高麗參就開始賣,順便賺一筆。朝鮮、越南、琉球這三國因為跟中國是同種同文,幾乎就是同一國家,所以這三國一年一貢。泰國、緬甸,八年來一次。阿富汗25年來一次,你別老來,大胡子從來不洗,羊肉味把皇上熏著了。

鄭和下西洋,成祖的時候去了六次,仁宗繼位十個月駕崩,宣宗繼位之後又下了一次,然後這個事兒就不能幹了。到了明朝中期,煉丹的嘉靖皇帝在位時,國力衰退。有的大臣提議,為了耀揚國威,仿效當年三保太監故事,咱們再下一次西洋。兵部尚書劉大夏衝進兵部檔案館,拿起鄭和下西洋的海圖和寶船的設計圖紙,付之一炬。所以鄭和下西洋到底是路線怎麼走的,今天不知道,船什麼樣的也不知道。據說鄭和下西洋的寶船,64丈長,18丈寬,一丈是三米。要是真的那麼大,頂上一艘輕型航母了。

這種事兒不能再幹了,太費錢了。而且一幫小國奉正朔,叫你老大,你還得罩著它。西班牙、葡萄牙一欺負它,它就求你保護它,你說你管不管?咱就能得到點兒犀牛大象長脖鹿、珍珠玳瑁祖母綠,充實了一下皇家首飾盒和皇家動物園,600萬兩銀子打了水漂。你看哥倫布、達·伽馬,什麼都沒有,哥兒幾個湊錢,弄一艘小破船,帶回來一個拉丁美洲,充分體現了出海的價值,鄭和跟人家沒法比。

抗倭有猛人

自打鄭和下西洋以後,朝廷規定寸板不得下海。你不下海,別人來了。誰來了?日本人,那時候叫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盜騷擾我國沿海,被稱為倭寇。咱們國家跟日本挨著,點兒很背。日本國在唐朝的時候取法中國,全麵唐化,但有兩個東西沒學中國,一個是宦官製度,一個是科舉製度。不學宦官挺好,日本宮廷裏的所有體力活、粗活,都是女人幹,女人身體一好,生的小孩也有勁兒。但不學科舉,有點兒麻煩。科舉製是用來選拔人才當官的,日本沒有科舉製就意味著它的官僚全是世襲的,世卿世祿,後來就對中央王朝構成了嚴重威脅。日本天皇掌權連二百年都不到,政權就落到藤原氏的手裏。藤原氏世世代代擔任攝政、關白,相當於宰相,開始了日本兩百多年的攝關政治。攝關政治的時候,地方諸侯並起,建立莊園。莊園需要人保衛,這些人就是武士,武士需求量一多,力量也就越來越大。

1192年,日本武士首領源賴朝強迫天皇封他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幕府,日本開始了幕府時代。第一個幕府叫鐮倉幕府,1192—1333年,設在離今天東京不遠的鐮倉地區。當年忽必烈打日本,對手就是鐮倉幕府。日本天皇從此變成了擺設。鐮倉幕府一百多年,日本進入南北朝時代。因為日本天皇對大權旁落不滿,所以利用鐮倉幕府衰落的機會,天皇對抗鐮倉幕府,鐮倉幕府滅亡。鐮倉幕府滅亡的過程中,大將足利尊氏建立了室町幕府,室町幕府又扶植了一個天皇,兩邊天皇對著幹,形成了日本的南朝和北朝。

這個時候相當於中國元末明初,日本很多戰敗的武士和商人、海盜開始騷擾中國沿海。那會兒中國國力強盛,這些海盜很快就被打回去了。到了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時期,完成了日本國的統一,明朝封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咱都不知道日本有天皇,足利義滿給中國皇帝上書的時候,寫的也是“臣日本國王源義滿”。

足利義滿在日本的長崎公開處決了幾十名倭寇,倭寇就銷聲匿跡了。沒想到,到了室町幕府末年,幕府不穩,日本進入戰國時代。今天日本的電視劇、電子遊戲,很多講的都是戰國時代,英雄輩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武田信玄……本來就是一個彈丸小國的日本,分成幾十個小彈丸互相廝殺,還不包括北海道,隻是本州、四國、九州,幾十國混戰。打敗的人,就跑去騷擾中國沿海。日本戰國時代相當於中國明朝中後期,明朝的國力已經衰微,無力對抗倭寇。所以倭寇猖獗,北起山東,南到廣東,整個海岸線都在鬧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