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內憂外患奈之何(兩次鴉片戰爭)(2)(1 / 3)

就這樣,4000名東方遠征軍,16艘戰艦,540門炮,繞過半個地球,據說走了半年多,去進攻一個擁有4.1億人口、90萬正規軍的帝國。

以死殉國報君恩

從中英參戰人數對比看,英國可謂自不量力。英國的正規軍總共隻有13萬,而且兵力分散,散布在全球。但是,這支軍隊可是百戰雄師,連拿破侖都打他不過。中國有25萬八旗兵,66萬綠營兵,基本上由市井之徒、流民、窮漢等構成。宋朝以後,朝廷實行募兵製[9],所謂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在中國,穿軍裝是來幹什麼的?大多是吃飯來的,不是真玩兒命。英國職業軍人卻不同,為國家開疆拓土,是帝國軍人的光榮。中國90萬軍隊分布在全國。英國雖然隻有寥寥數千名遠征軍,但中國一萬多公裏的海岸線,有海無防,英軍指哪兒打哪兒。就整體兵力而言,英國是弱勢,但其局部兵力明顯占優勢,而且英國後來陸續增兵。

據統計,鴉片戰爭中英軍累計參戰兵力是2萬人,中國累計參戰兵力是30萬人。當然30萬人是估計的,皇上派你從黑龍江趕去,沒等你到那兒,仗打完了,這也算參戰。從四川調1000人到浙江參戰,頭起是550人,後起是450人,550人走到半道,仗打完了,那450人還沒出發呢,也就不用去了。清政府全國布兵,軍隊調動起來就很難了。

鴉片戰爭就這樣打了起來,1840年,由48艘艦船(海軍戰艦16艘、東印度公司武裝汽船4艘、運兵船1艘、運輸船27艘)和陸軍4000人(愛爾蘭皇家陸軍第十八團,蘇格蘭步兵第二十六團,步兵第四十九團),2000~3000名海軍組成的英國遠征軍封鎖了廣州珠江口。

英國裝備齊全,大船3000多噸,載炮100多門,戰列艦[10]前後左右哪兒都可以開火,三層甲板,三層炮,人家炮彈打出去是爆炸的,裏麵是火藥。咱們小船100多噸,10門炮,炮位還是固定的,隻能朝前打,要是敵艦在左方,趕快劃槳轉過去。咱的炮彈打出去像鉛球,壓根兒打不著人家。所以林則徐一看這架勢,帆船怎麼進攻戰列艦?這是個問題。幹脆不進攻,直接防禦。

廣州防備森嚴,英國人一看,不在廣州玩兒了,中國這麼大,幹嗎跟你在這裏叫板,換到了廈門。廈門防備也挺嚴,林則徐的戰友閩浙總督鄧廷楨在此鎮守。洋人就奔定海而去。這樣一來,林則徐傻了,這洋人怎麼這麼無恥?我把鴉片煙銷毀了,你不找我,你找皇上,這算是什麼事?你打不著我,還跑?但林則徐也沒轍,想追怎麼追?拿帆船追還是騎兵追?追上能怎麼著?隻得趕緊六百裏加急快馬,把消息告訴皇帝。21天到了北京,皇上召軍機大臣開會,商量一個處理意見。意見發回廣州,這路上來回就是兩個月。

等林則徐拿到皇帝的批示,英國人已經離開此地好久,打定海去了。定海200多年沒見過洋人,知縣姚懷祥還帶著老百姓去慰問,以為洋人是來進貢的。結果到英國軍艦上一看,人家是來打仗的。英國海軍司令讓姚懷祥把定海城讓出來,姚懷祥斷然拒絕。英國軍艦一舷的火炮齊射,當即就把定海城牆轟塌一片。姚懷祥目瞪口呆,活了46年,沒見過這麼大的船,沒見過這麼狠的炮,但大清官吏,自古有死無降。英國人說,密斯特姚有種,是條漢子,你準備24小時,我再打你。姚縣令急忙回去找兵,連衙役都算上了,湊了幾百人,招募漁船出海迎敵,數千全副武裝的英軍對付連衙役都算上的幾百烏合之眾,漁船PK近代戰艦,也堪稱戰爭史上的一樁罕事。40分鍾後,定海百人船隊全軍覆滅。姚懷祥登上定海城樓,向北京紫禁城方向行了三跪九叩君臣大禮,投海自盡。

道光帝懾於英國艦隊的威脅,改變了抗英態度,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趕赴廣東。林則徐身處不利境地,依舊上書道光,力陳抗英的必要;同時,還建議朝廷製造堅實炮艦,堅決抵抗侵略者。道光為平息戰事,以誤國誤民、辦理不善等罪名查辦了林則徐、鄧廷楨。琦善抵達廣州後,一反林則徐的做法,下令撤除珠江口的海防,裁減水師,遣散水勇、鄉勇,對人民的抗敵熱情大加打擊。後來琦善得知英國不隻要查辦林則徐,賠款開港,還要割讓香港島,不敢答應,隻得拖延時間。英國人不耐煩,炮轟大角、沙角。琦善無奈中,背著清廷同英國對華全權代表義律商議簽訂包括割地條件在內的《穿鼻草約》。道光驚聞琦善的談判條件中有割地、賠款的內容,認為有損國威,顏麵盡失,遂查辦琦善,一意主戰。英國那邊更逗,認為義律索取的權益太少,也將他撤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