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敵人少條路
康有為的維新思想體係對中國思想界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開始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國是”則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定國是詔》是光緒帝頒布的改革綱領。
詔書中說,數年以來,中外明主,講求時務,多主張變法自強。我今天在詔書中說的,開特科、裁冗兵、改武科製度、立大小學堂,都是經再三審定,覺得成熟以後才打算實施的,但這畢竟是從未有過的新鮮事,對它的評論肯定是莫衷一是。有的人老成憂國,以為必須墨守成規,循規蹈矩,新法必當摒除。試問今日時局都這樣了,國勢是這種狀況,如果仍用不練的兵,有限的錢,沒有實學的人,在強弱明顯、貧富懸殊的情況下,能對抗外夷的堅船利炮嗎?國家大計要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最終的結果肯定就是門戶紛爭,相處如同水火,走宋朝、明朝的老路子,對於狀況的改善一點用都沒有。最後皇上對眾臣給予了很高的希望,希望各王公大臣努力向上,發憤圖強,用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博采西學多多務實,改變空談的流弊。專心致誌,精益求精,不要隻學皮毛,空說大話,化無用為有用,以成通經濟變之才。
頒布詔書時儀式十分隆重,曆史上稱為“金鳳頒詔”。在進行頒詔儀式時,工部[23]要預先在天安門正中垛口設置備有黃案的宣詔台,並準備好“金鳳朵雲”,金鳳朵雲是漆成金黃色的木雕鳳凰和雕成雲朵狀的木盤。捧接詔書的官員和宣讀詔書的官員衣冠楚楚,恭候在那裏。詔書放在太和殿黃案上,皇帝蓋上玉璽後,經過一套繁瑣的禮儀,由禮部尚書用雲盤承接詔書,捧出太和殿,暫放到午門外的龍亭裏,然後在鼓樂儀仗的引導下,抬到天安門城樓上,再將詔書放在宣詔台的黃案上。宣詔官登台麵西而立,宣讀詔書。這時,隻見天安門下金水橋南,文武百官按官位序列,依次麵北而行三跪九叩大禮。
詔書讀完,由奉詔官把詔書卷起,放在木雕的金鳳嘴裏,再用彩繩懸吊金鳳從天安門垛口正中徐徐放下。城樓下早有禮部官員雙手捧著朵雲樣的盤子,等在那裏,這樣,金鳳嘴中的詔書也就落在雲盤中了,此舉稱為“雲盤接詔”。
接詔後,詔書仍要放回天安門前的龍亭內,然後由黃色傘蓋、儀仗、鼓樂為前導,浩浩蕩蕩抬出大清門,送往禮部衙門。這時,禮部尚書早已從長安左門快步回到禮部衙署門前跪迎詔書,並將詔書恭敬地放在大堂內,行三跪九叩禮。隨後,用黃紙謄寫若幹份,分送各地,頒告天下。[24]詔書的頒布,標誌著戊戌變法開始。
政府準許官民上書言事,裁汰冗員,廢除旗人特權。官民上書言事是好事,皇上就靠300多人向他彙報外麵的情況,他基本上兩眼一抹黑。光緒皇帝並非庸君暗主,就是膽小懦弱一點,也算得上是少年早慧,受過良好的教育。結果他讓人蒙成什麼樣?皇上平日一天吃6個雞蛋,一個雞蛋是3文到5文銅錢,結果內務府給他報賬說26兩銀子一個,你一天吃6個,就是156兩銀子。一兩銀子是2000多個銅錢,156乘以2000,然後除以3或5,算算能買多少個雞蛋?這雞蛋打碎了皇帝能在裏麵遊泳。
皇帝一天吃這麼多雞蛋,卻連雞蛋多少錢一個都不知道。老師翁同龢給他上課,皇上說話了:“翁師傅,這個雞蛋特別好吃,稍微貴一點,你們家吃得起嗎?”翁同龢自然知道這是太監搗鬼,他不能說破:“我們家吃不起,祭祖宗時拿一個雞蛋模型擺一擺。”結果皇帝召見外省官員就出事了,外省官員不明就裏,“朝臣待漏五更寒”,皇上早早地跟他談完了公事聊聊家常吧。
“卿這麼大早就起來上朝,吃早點了嗎?”
“吃了。”
“你早點吃的什麼?”
“臣家貧,隻雞蛋三枚而已。”
皇上一聽就暈了,你一個月掙多少錢,敢吃三個雞蛋,一頓早點,70多兩銀子你幹進去了。這個官可能當過京官,一看周圍太監臉色有變,狠狠地盯著他,他明白是太監搗的鬼,便說皇上你吃的是超市裏麵的無公害雞蛋,我這是早市裏的臭雞蛋,便宜。皇上說原來是這樣,皇上不能吃臭雞蛋。
準許官民上書言事,民間疾苦就悉入龍眼了,這是好事。取消閑散機構,裁汰冗員,廢除旗人特權,這也是好事,但問題是有相當多的人要跟你玩兒命了。日本明治維新,不是減人而是增加人,原來的地方大名這時候讓你做藩知事,但是別掌實權,一切待遇不變,武士的俸祿由國家出,你最起碼要讓他活得下去,生活水平還比原來好一點,就像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你得有贖買政策。戊戌維新倒好,從明天開始你下崗了。我除了當官什麼都不會,你讓我下崗,我不跟你玩兒命怎麼著?旗人是不應該寄生,問題是旗人是大清的根基。你不給他錢糧,他們就全上頤和園找太後出來主持公道,這樣無形中就製造了很多對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