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帝製已消成曆史(辛亥革命——護國運動)(2)(2 / 3)

清政府鼓勵工商業發展,製定和完善經濟方麵的法律。商部成立後,陸續公布了《商律》、《公司注冊試辦章程》、《商會簡明章程》、《獎勵公司章程》、《礦物章程》、《試辦銀行章程》等法律法規,獎勵實業。

新政還包括廢陋習,禁纏足、禁鴉片、廢酷刑、允許滿漢通婚。

新政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壯大。西方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近代化教育得到很大發展,是一場缺乏民族資產階級領導和積極參加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運動。但增加了人民的負擔,使中國勞苦大眾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為了實行新政,清政府必須想方設法籌集經費,不得不向下攤派,這是清末新政經費的最主要來源。

假立憲,真集權

為了應付國內嚴重的危機,清政府決定立憲。當時世界大國裏實行專製的隻有中國和俄國。1905年的日俄戰爭,日本大敗俄國,給清朝統治集團中一些當權者打了一針強心劑。直隸總督袁世凱、湖廣總督張之洞上書朝廷,立憲國一定能戰勝專製國,所以必須立憲。朝廷就派五位大臣去歐美、日本考察,考察期長達一年,細致深入,連動物園都考察了。北京動物園明顯是西洋式的建築,就是當年考察後的產物。

那會兒真的是實打實的考察,五大臣回來以後跟朝廷說了搞立憲的三大好處:“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亂可弭”。但是鎮國公載澤很清楚慈禧太後的心思,他會撓太後癢癢肉。太後最看重的就是手裏的權力,如果君主立憲以後太後沒權了怎麼辦?

所以載澤說中國人傻,搞立憲不能馬上搞,需要時間訓練他們,多少年呢?20年,預備立憲20年,老太後一琢磨我今年70歲了,再活20年的可能性不大,乾隆爺也沒有活過90歲,所以老太後欣然允諾可以搞立憲,但需要20年預備期。後來減到了15年,12年,9年,實際上這時候孫中山都起義了,你馬上立憲來不來得及還兩說呢,你還敢來一個預備立憲,還得過這麼多年才能立憲,緩不濟急了。

1908年,清廷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憲法一共23條,頭14條是君上大權,後9條是臣民的義務。大綱由憲政編查館參照1889年《日本帝國憲法》製定,刪去了日本憲法中限製君權的有關條款,充分體現了“大權統於朝廷”的立法旨意。皇帝有權頒布法律,發交議案,召集及解散議會,設官製祿,黜陟百司,編訂軍製,統帥陸海軍,宣戰媾和及訂立條約,宣告戒嚴,爵賞恩赦,總攬司法權及在緊急情況下發布代法律之詔令。並且“用人之權”、“國交之事”、“一切軍事”,不付議院議決,皇帝皆可獨專。另外,又以附則形式規定,臣民有納稅、當兵、遵守法律的義務。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享有言論、著作、出版、集會、結社、擔任公職等權利和自由。《欽定憲法大綱》確認了君主立憲製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於君權強大,議院立法權和監督權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權利微不足道並缺乏有效保障。憲法第一條就是“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係,永永尊戴”。第二條是“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將君權神授的東西寫入憲法,連推翻都不能。立憲派一直盼著朝廷立憲,結果還是君權至上,因此他們對朝廷特別失望。

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後相繼歸天,現在最新研究結論是被砒霜給毒死的,光緒之死曾是清宮四大疑案之一。這個問題拿腳指頭都能想明白,皇上歸天的時候38歲,太後73歲,哪那麼巧啊,兩人的死差了不到24小時。據說光緒自知不免,臨終前他就見了慈禧一麵,說我死了以後再立皇帝的話一定要立長君,挑近支王公裏麵歲數大的即位。結果他一死,太後下旨讓兩歲半的溥儀繼承大統,由光緒的皇後垂簾聽政。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一個30多歲的婦道人家抱著一個兩歲半的幼童治理堂堂4.5億人口的浩大神州,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光緒帝的皇後成為繼慈禧之後的又一位皇太後,按照慈禧遺命,監國攝政王必須在太後麵前稱臣,遇到大事必須向她請示。但隆裕太後並不滿意,同攝政王之間矛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