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說不盡恩怨情仇(北伐戰爭和土地革命)(1)(1 / 3)

01.在那希望之後

青年學生的憤怒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五四運動。從國際上看,一戰期間日美加緊侵略中國,中國反帝情緒高漲。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帝國主義侵華的曆史也是美日在華爭霸的曆史,美國和日本都想控製中國。其實最後美國成功了,1945年二戰結束,美國完成了對中國的控製,當然4年以後這一切都完了。二戰一結束,美國是抬中國壓日本的,中國跟美國是盟國,二戰一塊兒打擊過小日本,小日本在珍珠港禍害過人家,我們又沒禍害人家。所以美國想讓日本的工業停留在20世紀20年代的水平,讓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高於遭它侵略的亞洲國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結果到1948年看到國民政府大勢已去,所以這個政策逐漸作罷。1949年4月南京解放,5月美國就停止了對日本的製裁,再加上後來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爆發,小日本很快就緩過勁來。另外,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指明了方向。

從國內背景看,軍閥混戰,人民苦不堪言。民族工業的發展使工人階級隊伍壯大。新文化運動的開展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進分子尤其是青年學生愛國熱情高漲。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衝在最前麵的都是青年學生,學生以拯救天下為己任,初生牛犢不怕虎,勇者無畏。也有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原因在裏麵。那到底是什麼事把他們惹怒了,讓他們上街遊行呢?

隻給希望,不給實惠

巴黎和會[1]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80年來中國第一次以戰勝國的身份出席重要的國際會議,壓抑了8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可算讓我們當了一回戰勝國。我們派了15萬勞工去歐洲,本來想派軍隊參戰,後來一想軍隊去了也是送死,幹脆派勞工,在工廠裏幹活。但是我們作為一個戰勝國,要求收回德國在山東特權的合理要求,竟然被斷然否決。就好比說我現在一個月工資500元,吃飯都吃不飽,突然電視上說寒假後老師的工資一個月漲到12 000元,興奮得我一寒假都沒合眼。過完春節之後宣布,對不起沒錢漲不了。我直接就送精神病醫院了,弄不好就進八寶山。你要不給我這個希望,500塊也湊合活了,還有300塊的,咱認了。突然一下子你告訴我12 000塊,然後又說不算,這不是坑人嗎?歐美列強答應給我們戰勝國待遇,到時候不給,學生就怒了。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遊行示威,高呼“外爭主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軍閥政府開始逮捕學生,學生鬧事還不好辦?學校開除你,你沒辦法了吧?你嚷嚷半天,逆反了半天,把你扔馬路上你身上沒有一分錢,你能幹成個啥?所以學生的遊行很快就被鎮壓了。

6月初,上海工人罷工,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這樣一來,嚇壞了政府。工人罷工可比學生罷課厲害,而且是長江流域,是在英美帝國主義的大本營上海。英美跟日本在爭奪中國的問題上有矛盾,所以美國公使告訴美國外交官對五四運動的學生反抗要抱同情的態度。英美對北洋政府施壓,要求給學生一個說法,不然工人都罷工了。北洋政府親近英美,一看,大哥說話了,馬上下令釋放被捕學生,不在和約上簽字。

真正是為了救國救民

五四愛國運動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的目的全都達到了,五四運動堪稱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成功且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這次愛國運動以青年學生為先鋒、工人階級為主力軍,李大釗、陳獨秀領導。李大釗、陳獨秀這兩位,是中共的創始人,這兩位相當於咱們中國的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兩位先生論學問沒得說,大學教授,論人品沒得說,論經濟地位,人家那日子好到你無法想象。北洋時候的教授牛到什麼程度?就跟現在香港的教授似的,你看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都是自個兒開車去,有專用停車位,在香港你要沒車,你可以領低保。老師一個半月的工資就買一輛汽車。你要敢把這車開上街,這絕對是你經濟地位的象征,一升油10.6港元,香港堵車跟北京有得拚。鬧市區停半個小時上百港元,樓底下買一個專用停車位,三年100萬港元,比這個車子值錢得多。所以香港有錢的人也是坐地鐵上下班,那地鐵擠得跟北京也有一比。香港有車的,也就是周末開到深圳牛一下。你看那些教授自己開著車上班,大學裏都有專用停車位,一般教授一個月20多萬港元,還有各種補貼,都到這種程度。民國時候的教授就這樣,李大釗是北大圖書館主任,一個月大洋150塊,這隻是他的一份錢,他還有好幾份活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