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方的商業文明比較到今天的工業文明,我們可以看出西方人的精神:冒險、開拓、渴望財富。中國所有作死的玩意兒不都是從西方傳來的嗎?什麼蹦極之類的,中國人自己絕對不幹這個。太瘋狂了!好家夥,大橋一百多米,係根繩子跳下去……這玩意兒,除非後麵有人踹我一腳,否則拿槍逼著我也不下去,真要拿槍逼著我,還不如就幹脆扣扳機給我來個痛快,我萬一摔下去沒死怎麼辦?
不能騙人,可以民主
中國人絕對不會輕易搬家,我從北京搬到上海,為什麼?上海給的房子大、工資高,我才去。要是北京三居室,工資一月八千,上海一居,一月五千,你在北京待煩了,要去上海,那說明你大腦短路了。中國人絕對不會幹這種事,外國人就可以。這份工作特別好,但是我幹煩了,不想掙這份錢了,我就可以不幹了。外國人掙倆花仨,今天掙了錢,明天就玩兒去,後天再掙。中國人絕對不這麼幹,中國人安土重遷。
中國人從事農耕文明,生產經驗是從哪兒來的?種地誰教的?爸爸教的。爸爸跟誰學的?跟爺爺,他爸爸。農耕文明的生產經驗來自於傳承,造成中國人的骨子裏就有一種服從的基因,在這樣的遺傳基因下,最適合產生君主專製,老百姓不喊萬歲就不知道怎麼活了。除了服從還是服從,你不這麼幹就不行,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另外,中國古代從事農業生產,最重要的是水利灌溉,在生產力那麼落後的情況下大規模興修水利,必須得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大禹為什麼能稱王?因為他治水,劃天下為九州,水一治好,他就從酋長變成國王了,中國的第一個國王是因為治水產生的。曆朝曆代治理黃河、治理淮河、開挖運河,動輒就是幾十萬、上百萬人,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很難想象這事能做成,所以中國這塊土地就會產生君主專製和中央集權。
反過來看歐洲,商業文明首先就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咱倆交換,你漫天要價,我坐地還錢,憑什麼你一口價?咱等價交換,你價出高了,我可以不跟你換,我跟別人換去,咱倆是平等的。他們特別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契約關係,不能騙人,騙一回人就失信了,下回不跟你換了。你就天天塗橄欖油、喝葡萄酒吧,不給你麥子了,看你小子怎麼活。
再有,歐洲大部分是小城邦,小國寡民,全國總共一萬多人,有條件實行民主。像雅典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公民大會,隻要是雅典公民都可以參加,婦女不行,奴隸不行,外邦人不行。本邦的成年男子就一萬多人,坐在一麵山坡上就夠了,表決時就嚷嚷,誰聲大誰就贏了。比如要修國家大劇院,大家同意嗎?“不同意”的聲大,好!吹了,不修了。所以他們可以從直接民主過渡到現在的代議製民主。中國跟西方產生這麼大的差異,歸根到底是生存環境決定的。地理環境的差異決定了生產方式的差異,生產方式的差異就決定了以後的一切,比如說思維方式、文化方式、政治製度等差異。所以資本主義製度首先在歐洲興起,而不是在文明比他們高得多的亞洲,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道理。
海洋國家富得快
今天世界上發達的國家除了歐洲的瑞士、奧地利等國外,沒有內陸國,都是海洋國家。亞洲近代唯一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國家是日本,也是海洋國家。再看澳大利亞、新西蘭,都是海洋國家,美國就更不用說了,兩大洋環抱。
所以,中國人今天也應該樹立起牢固的海權意識。我們中國的海洋國土有400萬平方公裏,有效控製的不到100萬平方公裏,剩下300多萬平方公裏都跟鄰國有爭議,尤其跟日本、韓國的爭議最大,但是韓國、日本的海軍不是吃素的。中國實際上有效控製的就是渤海,這絕對沒錯,別人輕易進不來,中國的內海。我們陸地國土號稱960萬平方公裏,印度占著9萬平方公裏,實際控製著的不到960萬平方公裏,但最起碼賬麵上是960萬平方公裏。而海洋國土賬麵上400萬平方公裏,但實際控製的少。這就是東西方文明的不同。
02.引航海上辟通道
都是馬可·波羅惹的事兒
西方文明起源於海洋,發展到今天。標誌著資本主義興起的事件是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是15~17世紀開辟的,那時相當於我國的明朝。明朝是1368年建立、1644年即崇禎十七年滅亡的,新航路的開辟時間大概就在中國明朝的中期和後期。西方曆史學家把1500年以來的世界曆史都叫做現代史,20世紀以後是當代的曆史,而中國的史學觀點是1917年才進入世界現代史。如果大家有興趣,推薦一本書——美國當代著名曆史學家L.S.斯塔夫裏阿諾斯著的《全球通史》。如果你們現在工作或者所學專業跟“外”字沾邊的,比如說外語、外貿、外交,學外賣的都可以——萬一賣給外國人呢?買這本書看看。書分成兩本,上冊特薄——1500年以前的世界;下冊巨厚,跟字典似的——1500年以後的世界,一共一千多頁,上冊才二百多頁,下冊是七八百頁的樣子。下冊書很值得一看,有歐洲國家的婚俗,如果你有誌於跟歐洲人結婚,可以看看那裏的婚俗,這很好,應該有國際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