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資本家們的煩惱
猛叮曆史的縫
現在甭管是專業的還是非專業的,都愛聊聊曆史,曆史進入了新紀元。老百姓生活好了,也愛在茶餘飯後找個小板凳兒,坐在旮旯胡同裏,拉個老鄰居嘮嘮;研究學者們就更甚了,“一家之言”層出不窮。曆史要是個蛋,你就看吧,古代、近代、現代、當代,中國的、外國的,是個縫就有叮的。被叮得最狠的是古代史,那時候有點名氣的王公貴族,祖墳說讓人盜就盜了,一來二去這古代史的研究也就沒什麼禁區了,一拍電視劇沒有幾個不歌頌皇上的,歌頌得都讓人惡心了。但現在數世界史的研究變數最大,很多搞世界史的都有英美留學或訪問學者的背景,要沒到英國、美國留過學,回來上哪兒評教授去?所以很多人的史學觀點都是傾西方的,但主流基本上還是受蘇聯影響。
所謂世界近代史基本上是資本主義產生、發展、改革、壯大、影響到全球的曆史。世界史就是講資本主義發展的,除了資本主義,還有兩條線索——社會主義和民族革命,民族革命就是民族主義。
資本主義工商業首先在歐洲出現。中國和西方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根源是什麼?原因是東西方的生存環境不一樣。其實以前很多學者就這麼認為,但那個時代認為這屬於地緣政治學說[1],不予采納,在他們看來,隻有資產階級才會這麼主張。
從經濟結構上看,中國文明從遠古一直發展到近代,都是以農耕文明為主,中國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又叫大河文明,或者叫大陸文明。中國的地形特點是四周封閉,內部平原廣闊,江河等水利資源發達,當時的人口也不是很多,所以我們的祖先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精耕細作,沒有出去的必要。
說沒必要,其實就是想出去也出不去。東邊是浩瀚的大海,你看天氣預報,一報道就是渤海浪高1.2米,這還是內海呢,就1.2米,那黃海得多高啊,還得了嗎?東邊是大海,我們出不去,北邊是蒙古戈壁,也出不去。中原王朝跟匈奴打仗,最遠到了今天的蒙古國境內,燕然勒銘,在燕然山立碑,燕然山就是蒙古國的杭愛山。然後就沒再往北去過,大戈壁你去幹嗎?軍需給養都跟不上。南邊是兩廣、海南島,今天那個地方挺牛,尤其海南不得了,可那地方一直到明朝,都是充軍的人才去的地方。宋朝不殺大臣,對他們最大的處罰就是嶺南過海,流放海南島。蠻荒煙瘴,瘴氣迷漫,原始森林,蛇蟲出沒,一般中原人是不敢去的。西邊有青藏高原,今天人上去都得吸氧,更甭說那時候了。
唯一的陸上通道是新疆的絲綢之路,曆代中原王朝為什麼苦心經營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安西都護、北庭都護?因為這是中國陸上對外交通的唯一通道。隨著那個地方氣候的惡化和沙漠化,那條道漸漸斷了,樓蘭[2]、康居[3]、烏孫古國[4]全都淹沒在滾滾黃沙中。再加上安史之亂後,絲綢之路被少數民族占領,中原王朝的境況越來越封閉。
所以中國是這麼一個特點:四周封閉,中間夠大,足夠我們折騰,如果說中間地方不夠大,再封閉也得出來。現在的地方夠大,中國人就不願意出去折騰,宅著挺好,一代代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這造成了中國人最安分守己、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安土重遷的性格,所以尼克鬆說當中國領導人最幸福,因為老百姓聽話。
家裏供著海盜像
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或者叫海島文明。歐洲文明起源於克裏特島,小島上產點橄欖,種點葡萄。橄欖油也好,葡萄酒也好,能天天靠這玩意兒活著嗎?因此需要進行交換。我要吃、我要穿,得拿橄欖油、葡萄酒去換,這就是商業文明。老天爺給他們安排的地方非常好,地中海是個陸間海,歐亞非三洲環抱,沒有地震和海嘯。我在法國、意大利都看到過地中海,一直望到天盡頭都風平浪靜,水波不興,這樣的條件非常便於航海,弄一個獨木舟就出去了。咱們這裏渤海浪高都1.2米,你這麼能出得去?如果東西都交換完了還是不夠吃怎麼辦?那就搶唄,所以他們可以說是商人,也可以說是海盜。人家可不覺得海盜有什麼可恥的,英國人家裏供著祖先的畫像,左手是一個鐵鉤子,腿上安個木棍,這是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爵士,偉大的××船長,特自豪。中國人家裏能把這樣的祖宗供上嗎?這是我爺爺的爸爸,湘西剿匪時被解放軍擊斃了。你絕不會這麼說!我若問你爺爺是土匪嗎,你得跟我急,你爺爺才是土匪呢!甭說不是,真是的話他也不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