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國家建立以後,對於基督徒和儒教徒之間的貿易是什麼態度可想而知。首先,征收80%的重稅,收了80%的稅你就以為完了嗎?騎士們把頭巾一拉下來,蒙上臉就變成了佐羅,追上去把商人一刀兩斷,貨物歸他了,這條商路也就被堵住了。
於是歐洲人就想方法繞吧,這奧斯曼帝國雖然控製了東地中海,涉及歐亞非三洲,但畢竟不是從北極到南極。從它的兩側繞不過去嗎?
在歐洲,奧斯曼帝國占領了巴爾幹半島,巴爾幹半島往北是德意誌,德意誌往東是波蘭、立陶宛、烏克蘭、俄羅斯、西伯利亞,你去那兒小心被熊舔了。看來,從奧斯曼帝國往北繞,走舊商路是走不通的。往南成不成?奧斯曼帝國控製了北非,北非南邊是撒哈拉大沙漠,跟巴西那麼大,進去就甭想出來了。所以,奧斯曼帝國雖然不是從北極到南極,但是它地居天下之正中,根本就繞不過去,隻能去開辟新航路。
新航路開辟的條件之一是航海技術的進步。航海技術包括造船、指南針、火藥、風帆等,沒有火藥、風帆隻能看著海盜幹瞪眼,無法正麵PK。指南針更重要,船一出海,跟著感覺走,心有多遠咱就走多遠,那就完了。再有,你想航海,得有隔艙化的船。不能一個地方漏水,整體沉,必須水密門一放下來,即使一個艙進水,其他的艙也進不了水,船就沉不了,帶著一艙水照樣可以航行。泰坦尼克號設計的是6個艙進水不沉,結果它點兒背,7個艙進水,沉了。因為船長處理出錯了,船頭前麵看見一座冰山,眼瞅著快撞上了,他打舵,認為能避開,結果跟冰山發生了刮蹭,要是追尾就沒事了。船頭最堅固,追尾肯定沒事,還不如不躲,直接撞上去,刮蹭裂了7個艙,一下就沉了。誰教會了歐洲人造這樣的船?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因為我們渤海浪高1.2米,都得使這種船,要是使那種一個艙的就完蛋了。還有,船不能隻有一張帆,大風一吹就折了。希臘的戰船就一張帆,多帆設計也是中國人教會他們的。技術的進步給遠航提供了條件。
再有一個重要條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中央集權。歐洲本來跟中國差不多大,咱是一個國家,它50多個國家,沒有統一這個概念,他們不覺得自己是分裂的,應該合並。歐洲的中世紀史——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的曆史非常像中國的夏、商、西周,封邦建國。法國國王政令不出巴黎,英國國王同時是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在英國是國王,在法國有一塊領地,是法國國王的家臣。法國國王,到了香檳地區[6],老百姓根本就不鳥你,首先他不知道自己是法國人,其次他也不知道法國還有國王,因為他們這兒掌管事務的就是香檳伯爵。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是勃艮第公國,最牛的人就是勃艮第公爵,現在還有這個國家嗎?隻有西、葡兩國在當時完成了國家統一,建立了中央集權,因為它要驅逐半島上的阿拉伯人,在這個過程當中,完成了國家統一。
阿拉伯帝國後來分裂成三個:綠衣大食、黑衣大食、白衣大食[7]。綠衣大食在埃及,黑衣大食在西亞,白衣大食在西班牙。西班牙基督徒發起收複失地運動,曆經800年才把這幫人給轟走,正是哥倫布遠航那一年。西班牙有兩個重要王國,一位國王是男性,一位國王是女性,這兩人結了婚,才使得這個國家完成了統一。
西、葡完成了中央集權,就有能力支付遠航的費用,別的小國根本沒這能力,於是,迪亞士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了遠航。
爭先恐後去航海
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到達了好望角。到這個地方就不再往前走了,其實不是他不想走,是水手要嘩變了。大家覺得這地方太可怕了,兩洋交彙,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地獄的門已經打開了,我再往前走就要被鯊魚精給吃了,我媽叫我回家吃飯呢,趕緊回去吧。迪亞士回去跟國王說看到了非洲最南端,實際上那不是非洲的最南端,而是非洲的西南端,再往前走才是非洲的最南端——開普角,我把它命名為風暴角。國王一聽就急了,你不敢過去就算了,還嚇唬別人,於是國王給它改名為好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