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和美國之後,工業革命擴展的第三個國家是德意誌。德意誌跟今天我們說的德國不是一回事,不是一個概念,Germany是英文,德語是Deutschland,我們翻譯成德意誌。你看歐盟國家的車牌,德國人的車牌是D,不是G,荷蘭是N,Niederlande,這不是英文,是當地的語言。德意誌當時隻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政治概念。當時的德意誌是由34個邦、4個自由市組成的一個鬆散的邦聯,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麵阻礙了德意誌工業革命的發展。
另外就是兩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和俄羅斯,它們的工業革命剛起步,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
促進社會大發展
工業革命對人類曆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一,它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的秩序。工業革命使生產力得到了飛速提升,生產力飛速提升是什麼概念呢?中國從漢武帝到清高宗乾隆皇帝,兩千年間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一倍,可以認為中國的傳統農業社會基本上是一個停滯的社會。漢朝時候一畝地三四百斤水稻、一兩百斤小麥,到了清朝也沒有明顯的提高,能養活這麼多人是因為土豆白薯來了,不是指著小麥水稻養活的。英國工業革命時期,80年間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一倍,明顯地看出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巨大的優勢。中國的農業文明發展到極致,所以在乾隆年間GDP能夠一國抵歐洲一洲,但是人家不跟咱們玩農業了,改弦更張,改玩工業了,一下把我們甩後頭去了。
第二,它促進了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1776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那一年,英國學者亞當·斯密發表了《國富論》,舉起了自由資本主義的旗幟。難道還有不自由的資本主義嗎?有,就是所謂的重商主義。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對經濟進行幹預,隻能出口,不能進口,金銀流入商品流出,把錢留下,各國都這麼幹。你也想往外賣東西,我也想往外賣東西,大家都想往外賣東西,都來搶市場。市場在殖民地,所以各國為了爭奪殖民地大打出手,戰爭非常多,像英法第二次百年戰爭主要就是這個目的,所以重商主義是國家對經濟進行幹預。工業革命之後資產階級要往外賣商品,往裏買進原料,認為國家對此不應該幹涉,我需要進口原料就得進口,我想往外賣商品我就要往外賣,在這種思想支配下,自由資本主義發展起來了。
第三,工業革命使社會形成了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運動興起和發展。
第四,開始了城市化進程。農業社會是慢節奏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家庭首先是個生產單位,其次才是生活單位。工業革命後,大量農村勞動力湧入城市,開始了城市化進程。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家庭規模縮小,家庭由生產單位變成了生活單元。
第五,東方從屬於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民族主義興起。19世紀上半期,世界的許多地區都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歐洲出現了民族主義以後,亞洲也隨即出現,爪哇、阿富汗、伊朗、印度,這些長期被壓迫的地區都出現了民族主義起義。工業革命後歐洲出現了三大社會思潮即民族主義、社會主義、自由主義,當時歐洲代表最先進的步伐,歐洲的潮流就是世界的潮流。
農村大變樣
西歐、北美的工業革命也促進了農村資本主義的發展。農業資本主義有兩條道路:一個是以英國為代表的大農場,另一個是以法國為代表的小農製。英國通過圈地運動確立了資本主義的大農場。美國通過西進運動和《宅地法》,也建立起了資本主義的大農場。德國也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大農場,把半封建的容克莊園轉變為資本主義的大農場。
資本主義大農場的特點是規模大,規模一大,必然要用機械化生產,機械化程度越高,占用的勞動力就越少,農業發展速度也就越快。一個國家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需要資金、原料、勞動力、市場。大農場能提供充分的原料、勞動力和市場,甚至也能提供一些資金,促進這個國家工業的發展。
跟大農場相反的就是小農製。法國是通過分地確立起資本主義小農製的,俄國也是資本主義小農經濟,1861年廢除農奴,農民可以得到一塊份地,這地還得高價贖買。農民自由了,國家還會讓你得到一塊份地,國家沒有土地,地主分給你。你要是地主的話你會把什麼地賣給農民?連仙人掌都不長的地!有的可能是森林,有的是沼澤,我賣給你了,但你要高價贖買,沒有錢,國家貸給你,你要還高利貸,49年還清。農民1861年借了6.5億金盧布,到1910年還了25億金盧布。金盧布是不貶值的,國家大撈了一筆,地主把最沒用的地給了農民。最慘的還是農民,弄了一塊連仙人掌都不長的地,怎麼謀生呢?怎麼還清國家的欠款呢?還得去租種地主的土地。也就是說,俄國是典型的小農經濟,甚至你都很難說它是資本主義的小農經濟,因為它還留著地主。當然,因為俄國太大了,地廣人稀,開300公裏車能看見鄰居就不錯了,可能農民占有的土地麵積並不小,擱中國全是地主的水平,但它確實是小農經濟,占了那麼多的地,機械化程度低,反而種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