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西邊日麗東邊雨(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11)(2 / 3)

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裏確立小農製的還有日本。日本明治維新允許土地買賣,保證新興地主的土地所有權。農民還是沒有土地,隻能租種地主的土地,這是典型的小農經濟。

小農製的特點是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占用大量勞動力,農業發展緩慢,無法為工業提供充分的資金、原材料和勞動力。中國現在也是小農製,當初入世談判中國最擔心的就是農業的崩潰,而不是汽車業,咱每個人占2.65畝地的農民,怎麼跟美國占幾千英畝地的農場主的產品競爭?但現在中國幾億農民也沒法確立大農場,隻能靠工業、服務業更多地吸收農村勞動力,讓農村的人均耕地麵積不至於越來越少。

低價買地皮

工業革命完成後,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19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歐、北美、亞洲的日本,資本主義向縱深發展,發生了一係列的革命和改革,這一時期的革命和改革與工場手工業時代的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機器大工業的時代,工業資產階級領導了革命和改革。而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是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領導的,法國是自由派貴族,北美是種植園主。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革命是工業資產階級領導的,商業資本已經不占主體了。

有領導的,還得有跟著起哄的。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也就是工場手工業時代,參加資產階級革命的主力是農民、手工業者和城市貧民,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時候,手工業者也好,農民也罷,首先感受到的是來自封建王朝的壓迫,而不是老板怎麼剝削他,所以他們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主力軍。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就有無產階級參加了,當然產業工人不是作為主力。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就是反封建,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是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一切障礙,甭管是封建殘餘,還是工場手工業時代遺留下來的殘餘。

革命任務不同,對象就不同。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就是革封建專製的命,這時候的資產階級革命鬥爭對象變成了當年革命的領導階級——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美國是種植園主,總之屬於土地貴族。比如,種植園主在美國建立的時候有沒有功勳?當然有啊!美國的開國元勳、國父們基本上全是種植園主,華盛頓、傑斐遜都是,他們為建立美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後來美國內戰把他們的命都給革了。原來的領導階級這時候阻礙了發展,成為了障礙,要掃清。

美國建立後,就開始了領土擴張,同時進行了西進運動。美利堅合眾國在剛剛誕生的時候,國旗是環形排列的13星六角形,跟以色列的大衛星似的,有點像歐盟的旗子。以後每增加一個州,國旗的藍底上就增加一個白星,因為太多了,環形排不下,就改成橫排了,六個角占地方,就改成了五角,當然橫條不能增加,再增加成斑馬了。

國旗一直在變,旗麵上白星數的增加,代表著美國領土的擴張。美國人用1500萬美元,從法國手裏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合一平方公裏6.5美元;用720萬美元從俄羅斯手裏購買了阿拉斯加,合一平方公裏4.5美元;花250萬美元從墨西哥手裏購買了格蘭德河以南;用500萬美元購買了佛羅裏達,總共美國的領土擴張花了不到3000萬美元,當然那會兒的美元比今天值錢,但它的麵積擴張了10倍。美國本來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大西洋沿岸,很快它就變成了一個地跨兩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