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隊的野蠻殘忍跟它的民族傳統、武士道精神是有關的。日本人跟中國人表麵上看起來都講儒家思想,但中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中國人不會野蠻。小日本給我們來個南京大屠殺,有中國憤青主張給他們來個東京大屠殺,說穿了,你這也就是過過嘴癮,真讓你殺,你下得去手嗎?你知道南京大屠殺不對,知道狗咬人不對,那人能咬狗嗎?日本人為什麼就幹得出這事兒來?因為日本的儒家思想以忠為核心,強調忠君愛國,所以孟子在日本是最不受歡迎的,孟子講民貴君輕。日本武士道也強調以忠為核心,而且在日本傳統文化當中,認為人死後就變成了神,而中國是聖人死了才能變成神,嶽飛、關羽、文天祥,他們是聖人,死了才是神。日本不是這樣,所以靖國神社裏邊供著300多萬個“神”,既然死人就是神,神能犯錯誤嗎?所以“神”在成“神”之前殺人、放火、強奸都是對的,都是對日本國盡忠的表現。他們不覺得這麼做有什麼可恥的,我殺的是敵人,我不覺得我心裏有負罪感,我忠於天皇,忠於我的國家。日本人隻有羞恥感,沒有罪惡感,沒有是非觀念。日本軍隊建立起來之後,鄰國的巨大災難就到來了,這幫武士不會幹別的,整天就琢磨著怎麼對外侵略。
第四個措施是文明開化。今天日元的最大麵值是一萬,還有五千、一千,再往下就是鋼鏰兒了。一萬日元上印著一個人,叫福澤諭吉,這個人被稱為日本的伏爾泰,是明治維新的思想理論家。他指導明治維新,所以一萬日元上印的是他。五千日元上邊印的是1899年用英文寫《武士道》一書的人——新渡戶稻造。一千的是夏目漱石。福澤諭吉的主張就是四個字兒——脫亞入歐,與歐美強國共進退,完全學歐洲。他認為日本是亞洲國家,但是亞洲太落後了,我們不能跟亞洲一起成長繁榮,而是要學習歐洲,特別是他在對外政策上提出了失之歐美,取之鄰國。英國在我們這兒有不平等條約,有治外法權,那我們也到朝鮮、中國弄這玩意兒去。歐美國家怎麼對付我們,我們也怎麼對付其他亞洲國家,把自己定位成歐美國家的一員。這個思想對日本的影響根深蒂固,一直到現在,也許還有將來。從明治維新到現在140年了,140年的歐風美雨,已經使得日本人在心理上完全不是亞洲人了,他們永遠是背對著亞洲。日本給自己定位為西方七國成員,現在算上俄羅斯是G8了,而它在地理位置上最靠東。這時候不說自己是日出之國了,給自己定位成西方七國成員、太平洋沿岸國家,隻是地理上位於亞洲,堅決不承認自己是亞洲國家。現在有的中國人頭發染得跟鸚鵡似的,眼珠給弄藍了,這種風氣最早是從日本學來的。
日本講文明開化,就是什麼都跟歐美學。明治維新以前一千多年,日本人是不吃肉的,隻吃糧食和海產品,飛禽走獸都不吃,因為信仰佛教。明治維新之後,說就是因為不吃肉,日本人身體素質才不好,身高總是一米五。於是天皇帶頭,早餐吃牛肉、牛奶,不吃壽司了。你說天皇愛吃那玩意兒嗎?要是一直不吃肉的話,猛地嚐到肉的味道,還真接受不了。天皇說我們老吃海產品容易得霍亂,我們爭取得瘋牛病,大家一起吃肉吧。
同時,日本人都穿西裝,武士把發髻都剪掉。日本的建築物也都仿效西方,你看日本國會,蓋得跟凡爾賽宮似的,全都文藝複興式的、巴洛克式的,一概西化。有人跟天皇講,應該廢除日語,以英語為國語,1900年全民說英語。天皇覺得這主意可以啊,就開始推廣了。一推廣發現,不行,日本人的舌頭構造有問題,很多音發不出來,你像“see”,日本人就說“細”,但即便是這樣,日本人也堅持說英語,隻不過他們說的老外都聽不懂。有一個笑話:日本的大使在聯合國發言,主席是英國人,越聽越不爽,問你能說英語嗎?日本大使說,我說的就是英語啊。英國人無語了。英國人越看他越別扭,說你能站起來發言嗎?他說我一直站著呢。甚至還有人跟天皇建議,禁止日本人通婚,隻能跟白人結婚,改變人種。天皇可不幹了,那得跟皇後離了,這很困難,再說男的要是一米五,女的一米八,太不配套。但是不管怎麼講,日本文明開化,全麵學西方,最後成為帝國主義六強之一。如果從人種的角度說,拋開國家民族的概念不談,證明了黃種人不比白人差。你看我學的你,用你的玩意兒,結果我也不比你差,這個真是挺了不起的,所以有時候善於學習比善於傳播更重要。咱們老說我們發明了指南針,人家利用指南針,有了地理上的大發現;我們發明了印刷術,人家利用印刷術,搞文藝複興、啟蒙運動;我們發明了火藥,結果你讓人家打成這樣。什麼都是你發明的,你都沒玩好,都被人家玩了之後戰勝了你。
日本文明開化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超乎想象。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之前識字率就達到54%,武士階層識字率達到100%。明治維新後,對教育更加重視。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普及了小學教育,當時連英國都做不到,英國三百年的殖民帝國都做不到,日本做到了。“九·一八”事變爆發的時候,日本普及了初中教育。日本的軍隊在侵華戰爭爆發的時候是40萬,抗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是60萬,投降的時候是130萬。1944年以後日軍的素質已經很差了,精壯的都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上戰死了,130萬人一直保持著在中國戰場上進攻的態勢,這證明它的戰鬥力相當強,除去武器裝備的因素,就是士兵的文化水平高。人人都能鼓搗迫擊炮、照相機、指南針,都能看得懂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