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快慢不一向前奔
新鮮玩意兒挺好用
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資本主義逐漸進入壟斷時代,這是由於西方各國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前提是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第二次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製度在世界範圍確立,除了歐洲,北美、亞洲也確立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條件也與工業革命類似。第一個是資本。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資金是從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中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資金是貿易來的,大機器生產產生的利潤。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給第二次工業革命積累了資金。第二個是市場原料。西方國家通過殖民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三個是自由勞動力。革命和改革,產生了自由勞動力。美國廢黑奴、俄國廢農奴、日本的四民平等,產生了這些國家發展所需要的自由勞動力。第四,自然科學發展的推動,這是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不同的地方,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工場手工業進行的技術積累。第五還是市場需求。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市場需求越來越大。
第二次工業革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進入到電氣時代。
第二,內燃機得到使用,新交通工具被創製。內燃機燒石油,這才有了汽車、飛機。內燃機促使了石油的廣泛開采。早先洋人的馬車,比咱中國的馬車人性,中國人沒琢磨好,車是一個平板,人在裏邊得盤腿坐著,要從北京坐到廣州,你下車還能走路嗎?所以你看電視劇裏一演,中國人坐馬車,凡是長途跋涉的,小姐沒辦法,躲在車裏不能出來,男的都坐在外邊,跟趕車的坐一塊兒,好歹腿能垂下來。洋人就特別會想,洋人的車叫轎車,你可以坐在裏邊,腿可以垂下來,有沙發,車輪跟車廂是彈性連接,中間有彈簧,而咱的車是剛性連接。人家現在把轎車的馬去掉,安上發動機、方向盤,就變成汽車了,咱還管它叫轎車。你要想看世界第一代轎車,頤和園的德和園大戲樓,一樓陳列了兩輛,明黃色的——世界第一代福特轎車,嶄新的,基本沒開過。因為慈禧太後覺得司機跟她一樣坐著屬於大逆不道,司機應該在我後邊跪著開。
第三,電報、電話產生。這些新通信手段的發明,改善了人類遠距離通信的手段,改變了人類的麵貌。紐約電話裝機容量達到5萬門的時候,北京才有了第一部電話,在頤和園裏,是老太後拿著玩的。她就沒想到這個東西可以用在國防、指導國計民生上。紫禁城裏裝電話,是1911年以後溥儀小朝廷那會兒了,溥儀好洋玩意兒,在宮裏騎車、吃西餐、穿西裝、剪了辮子、裝上電話。
第四,化學工業創立。諾貝爾發明了炸藥,這是典型的化學工業。炸藥跟火藥是兩碼事,抗日戰爭的時候,根據地民兵埋的地雷,通常炸不死日本鬼子,因為裏麵裝的是火藥,跟禮花的原理一樣。鬼子一踩,噝噝一噴,鬼子滿臉黑,嚇得夠嗆,就完了。地雷要能爆炸,得裝炸藥。諾貝爾真缺德,他發明這玩意兒幹嗎?想用來開礦、修路,他沒想到人類一拿到這個東西,首先用來自相殘殺。所以諾貝爾很痛苦,臨終前他把200萬美元的遺產作為基金獎勵自然科學的發展。諾貝爾遺囑裏麵的獎項隻有物理、化學、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獎是1968年設立的,而和平獎在他的遺囑裏就有。那會兒200萬美元,得合現在幾個億吧?中國人少有得諾貝爾獎的,我們學著全世界、銀河係,乃至全宇宙中最難的數理化。現在高中生的數學水平,到美國能夠教書。我們掌握了這麼難的數理化,為什麼沒得諾貝爾獎?這跟中國人背棄文化傳統有關,先賢有雲:學貴大成,不貴小用,大成者,參於天地,小用者,謀利計功。我們現在對不能馬上變成錢的東西不感興趣,發明一個東西,專利一賣,錢馬上就來,這個活才愛幹。你看諾貝爾獎年輕人獲得的極少,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湯川秀樹,當年42歲,已經很年輕了,一般都白發蒼蒼,幹一輩子才能研究出一項成果來獲獎,這在中國是幾乎不可能的,你一年得發表三篇論文,不然教授職稱不保,你有工夫潛下心來研究嗎?陳景潤擱今天,下崗八百六十回了。
科學技術兩碼事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有不同點,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技術革新,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科學創造。科學和技術在英文和中文裏都不是一個詞,隻不過咱們喜歡把科學和技術放在一塊兒講,其實是兩碼事。我發明一個機器放窗戶上,一下雨自動關窗戶,能獲諾貝爾獎嗎?這可能能獲得“我們愛科學獎”,屬於小發明、小製造。但是這馬上可以變成錢啊,很多裝修公司都采用這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