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米亞戰爭後俄國被拍下去,法國又變成了歐洲的老大。當時就這麼幾個大國,這個下去,那個冒上來;那個下去,這個冒上來,俄國一下去法國又上來了。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一心想恢複他大爺拿破侖的光榮,又沒他大爺那兩下子,整天謀求對外擴張,對英國構成威脅。但沒等英國動手,德國不爽就跳了出來,把法蘭西第二帝國給消滅了。德國統一,改變了歐洲的格局,大陸上法俄德奧四大國勢力均衡。
英國人很樂於看到這一切,德國太可愛了,替我收拾了法國。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是,維多利亞女王號稱歐洲的老祖母,她的公主嫁到各國宮廷,各國國王都是她的外孫子。本來英德是很有可能當好親戚、好朋友、好鄰居的,結果德國很不識相,在關鍵問題上得罪了英國,一開始得罪舅舅,後來得罪表哥。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即位的愛德華七世是威廉二世的舅舅,威廉二世在宮裏一提到他舅舅,就罵這個老不死的家夥。愛德華七世一死,即位的喬治五世是他表哥。英德兩國矛盾激化後,英國就調整了外交政策,法國、俄羅斯隻不過想跟我要點錢,德國想要我的命,要舅舅的命,所以他舅就要調整外交政策。
03.壯士一去兮不複返
薩拉熱窩是個火藥桶
愛德華七世[4]為拉攏法國,準備訪問巴黎,臨出發前首相跟國王講,你要做好受到法國人民不友好對待的心理準備。國王在法國一登陸,法國人高奏《馬賽曲》,打倒暴君。國王的馬車一過,雞蛋西紅柿就招呼,回旅館能炒一鍋菜。但英國國王隻要一聽到《馬賽曲》奏響,就從馬車上跳下來立正,穿軍裝的時候敬軍禮,穿便裝的時候手放在胸前,向《馬賽曲》致敬。10天後離開巴黎的時候,法國老百姓到街上自發歡送,高呼“英法友誼萬歲”,“國王陛下萬歲”。巴黎的報紙驚呼,這是自1848年“七月王朝”被推翻之後,巴黎街頭第一次喊起“國王陛下萬歲”。英法就簽訂協約了。法國跟英王講,你看尼古拉二世也是你外甥,你何必跟外甥過不去呢?於是,英俄也協約了。這樣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形成,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到1918年11月,一共四年零三個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奧匈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和大公妃索菲婭在薩拉熱窩市遇刺。看過電影《茜茜公主》嗎?茜茜的老公弗蘭茨皇帝在那個時候是84歲高齡了,茜茜公主就是伊麗莎白皇後,今天到奧地利、匈牙利、捷克這些國家,滿街都是他們倆的畫像。但是皇帝的畫像都是皇帝老年時代,白胡子絡腮,而伊麗莎白皇後的畫像全是她青年時代的,所以你說這是兩口子,怎麼都不相信,總像是祖孫倆的感覺。伊麗莎白皇後1898年在瑞士遭到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刺殺身亡。那個無政府主義者也不一定非要殺她,而是隨便殺一個皇族就行,皇後正好輕裝出行旅遊,又不帶隨從。
他們倆的獨生子也就是王儲魯道夫,因為失戀自殺了。這外國王儲真有意思,當了皇上你想戀誰不行,非要自殺?魯道夫王儲一死,斐迪南大公有了機會。他是弗蘭茨皇帝的侄子,本來不怎麼招老皇帝喜歡,但是哈布斯堡王朝沒有其他男性繼承人了,隻好把他立為王儲。這哥們兒又跟老皇上頂著幹,非要娶一位宮女,這在歐洲皇室是絕對不允許的。歐洲皇室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跟平民通婚,英國人總說戴安娜是平民王妃,其實她家祖上是伯爵,也是貴族,怎麼是平民?你祖上是售票員試試,絕不可能!皇帝不同意,大公執意要這麼幹,最後皇帝沒辦法就妥協了。你可以娶她,但是她在維也納得不到任何禮遇,比如說她一進來沒有人起立,沒人管她叫殿下。可是大公夫妻倆感情很好,結婚那麼多年,孩子也挺大的了,他感覺很對不起自己的妻子,既然在維也納宮廷得不到禮遇,那我帶著她到外地去顯擺顯擺吧。這一顯擺,倆人全死在那兒了——遭到了塞爾維亞激進民族主義者的暗殺。大公一被暗殺,老皇上就急了,一生見過太多親人的非正常死亡,媳婦被暗殺了,兒子自殺了,侄子又被暗殺了。皇上那年84歲了,都已經老糊塗了,所以德國就趁機挑唆他宣戰,老皇上一暈頭就向塞爾維亞宣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