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致命問題就是隻強調數量、產值,忽視了產品質量。我記得在前幾年,新聞聯播還說,中國的鋼產量世界第一,2.2億噸,現在咱們鋼產量一年好像是4億噸,不過咱不提了。為什麼?你這2.2億噸鋼,都賣出去了沒有?你如果都賣出去了,賣了多少錢?如果要造航母、造潛艇,還得進口鋼材。我們的鋼產量世界第一,我們的鋼鐵進口量也是世界第一。那個鋼造不了航母,造不了潛艇,一下水裂了,那哪兒成啊。雪花梨,畝產幾萬斤,五塊錢四斤,能掙多少錢?水晶梨,一畝地就一百來斤,一斤一百塊,你說這多少錢?如果中國一畝地的產值是1,美國就是7,法國是56,德國是72,日本是142,以色列是256,所以僅僅強調產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關鍵看產值。而且產值要上去,質量也得上去。蘇聯冰箱一啟動,跟過火車的感覺一樣,我就懷疑怎麼睡鐵軌上了。你再看那電視,跟講台那麼大,屏幕14英寸,電子管,不是晶體管。打開之後5分鍾才能出圖像,連續開四個鍾頭就炸了,沒人敢試,危險啊。你要是有閑錢,鼓搗這麼一台電視,拿來看春晚,8點鍾一打開,到12點砰一聲,提醒你新年到了。
優先發展重工業,從農民身上積累資金,以犧牲農業為代價,最後這工業也發展不起來。冷戰時美國的間諜在蘇聯大街上看到蘇聯的家庭主婦,天還沒亮就要起來排隊,挎著菜籃子去買麵包,美國間諜就向國內彙報說,勝利一定屬於我們,連人民的溫飽都無法維持的政權,是不可能長久的。
斯大林模式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最後就是人民不認可這個政權。你的原子彈可以把人類毀滅30次,但是我的生活、我的麵包都得不到正常的供應,那有什麼用?兩德統一,蘇聯軍隊要從德國撤回來,蘇聯紅軍要回老家了,什麼都賣,一支卡拉什尼科夫衝鋒槍,在黑市上3美元就賣掉;蘇聯上校的全套製服10美元就賣給你。美國人想搞蘇聯坦克上的紅外探測儀,蘇聯研製可能花了數千萬美元,美國的間諜打入工廠裏都沒搞到。現在蘇聯紅軍要撤,這個東西公開賣了,50美元,卸下來給你包起來拿走。再先進的武器裝備,落到倒賣武器為生的軍人手裏,這仗就沒法打得贏。人是最根本的,忽視了這一點,就徹底完了。1990年,蘇聯馬上就要解體的時候,在新疆中蘇邊境,拿兩個塑料暖瓶,幾個塑料臉盆,就能跟蘇聯人換一輛摩托車,因為他們沒見過這玩意兒。中國人真聰明,灌進去是開水,倒出來還是開水,太厲害了。摩托車我們集體農莊倉庫裏有的是,開到離中國邊境還有幾步遠的時候,他跳下來,摩托車衝進中國,我不能越境啊。回去跟農莊書記說,摩托車衝進中國丟了。書記說,沒事兒,庫裏還有呢,明天再去換倆暖壺來,誰不明白這怎麼回事啊。
斯大林這種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製是造成後來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後來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改革,就是改變這種模式,在政治上應該發揚民主,經濟上應該搞市場經濟。要改革,正確道路就是民主和市場經濟。隻要是這樣的改革,就能成功。蘇聯、東歐的改革失敗就是因為它們不是這麼改的。
02.爭爭吵吵為了利
分贓凡爾賽
第一次世界大戰瓦解了舊有的國際關係格局,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係”。一戰結束後,戰勝國代表在法國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和會,27個國家派代表出席,顧維鈞先生代表中國出席巴黎和會。但是中國政府代表沒有發言權,連意大利也沒有發言權。真正有發言權的是美、英、法三國,也就是所謂的巴黎和會三巨頭。在巴黎和會上,美、英、法各有各的想法和目的:美國想要世界霸權;法國想要歐陸霸權;英國比較複雜,想維持海上霸權,還想維持歐洲大陸均勢,跟一戰前它想要的那些東西一樣。
這樣,非常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任何一個國家,都跟另外兩個國家產生矛盾,任何兩個國家,也都能聯合起來反對一個國家。
美國想要世界霸權,跟英法就要起衝突。自新航路開辟以來,世界的中心在歐洲,你北美野牛想插一杠子,門兒也沒有!暴發戶誰看得起你?這樣英法跟美國產生矛盾了,你怎麼能要世界霸權呢?
法國想要歐陸霸權,跟英國和美國就產生了矛盾,美國想要世界霸權,當然不允許歐洲大陸有刺兒頭。看今天歐洲大陸,唯一能跟美國對抗的就是法國。它總是這麼有個性,但是有個性不能當飯吃,法國要歐陸霸權,美國肯定不幹,英國也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