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點措施是調整農業。2000多萬頭大牲畜被殺掉,埋在地裏當肥料,幾千萬英畝的農田被推倒,1000萬加侖的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你那會兒要下去洗澡,皮膚準好。為什麼倒了?不是三聚氰胺超標,是太多了,老百姓喝不了,整個密西西比河被倒成了銀河。幹嗎不把這些食物賣了?窮人都穿著報紙,睡在冰箱盒裏,你的牛肉賣多少錢一磅,他能買得起嗎?你把牛賣掉的錢,趕不上把它從農場拉到屠宰場的運費。所以,幹脆就毀掉,由政府補給農場主這個損失,等待著市場恢複。
市場怎麼恢複呢?老百姓得找到工作,沒工作就掙不到錢,市場就恢複不了,得給老百姓創造就業機會。羅斯福政府推行“以工代賑”,建立專門政府機構,興辦公共工程,以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以穩定社會秩序。
在社會福利方麵,政府加強了救濟工作,為老人、殘疾人、失業者和兒童提供社會保障。
羅斯福新政的實施,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一,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穀,社會生產力得到一定恢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恢複和改善。
第二,新政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遏製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使美國避免在危機形勢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第三,新政開創了國家幹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經濟大危機表明,“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已無法適應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飛速發展,迫切需要國家從總體上對經濟進行一定的計劃、控製和調節,以保證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新政通過法律形式,把國家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固定了下來。從此,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政策占統治地位的時代,迎來了以國家幹預經濟為特征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在20世紀頭30年當中,從表麵上看計劃經濟獲得了成功,蘇聯的三個五年計劃實施後,一下就從排不上號的國家,變成世界第二工業強國,但實際上隱含著相當多的問題。市場經濟在這時候表麵上看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但通過羅斯福新政,以國家幹預的方式,修補了自身存在的這些問題。
希特勒上台
麵對經濟危機,德國和日本采取了跟羅斯福新政不一樣的辦法來擺脫,建立起了法西斯專政。
德國和日本都建立了法西斯專政,但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方式是不同的。德國是民間政黨——納粹黨,通過合法的選舉手段上台,自下而上取得政權。從前跟民主政治過不去的時候,一埋汰西方選舉,就拿這個說事兒,看你們的民主選舉,選出一個希特勒來。但是,被選出來的希特勒隻有一個,民主可能選出希特勒,不民主肯定都是希特勒。
法西斯專政的建立,完全是一個民族靈魂缺失的產物,一個健全的民族是不可能崇拜這種人物的。法西斯獨裁者,沒有一個是出生於富有家庭、受過良好教育的,基本上是小市民家庭出身。希特勒的爸爸是一個海關的小公務員,他初中讀了五年,他爸爸一看,實在不是念書的料兒,幹脆跟我一樣當個國家公務員吧。希特勒不樂意,他想搞藝術,投考維也納皇家美術學院,結果黃了,隻能在街上流浪,靠給人畫點風光明信片謀生。所以他對社會刻骨仇恨,我這麼大學問的人都考不上,這社會太腐敗太黑暗了。刻骨仇恨怎麼發泄出來呢?就是一旦我掌握了權力,我要對這個社會來狠的,我要報複這個社會!
“一戰”爆發,希特勒在奧地利申請參軍,體檢不合格,不知道這哥們兒有什麼毛病,他轉而去投奔德軍,德國人不挑食,死得太多了,自願來當炮灰,讓他到戰場上去。希特勒在戰場上表現出了令人驚訝的、近乎瘋狂般的勇敢,別人看見子彈趴下,他挺著往上頂,敢死隊一樣,所以很快由小兵升為班長,獲得了鐵十字勳章。一般來講,很少授予士兵這種勳章。在一次戰鬥中,他被英法聯軍的毒氣熏壞了雙眼,在醫院躺了一年,當臉上的紗布終於拿下、能夠看清東西的時候,戰爭結束了。希特勒很痛苦,想自殺。他覺得,戰爭要是不結束,我能升到將軍。這下歇了,戰爭結束了,他又恢複了流浪漢身份,去德國的陸軍情報部門當了一個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