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風雲再起鐵蹄疾(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5)(2 / 3)

當時的首相岡田啟介躲到洗澡間裏才幸免於難,但首相的秘書、也是首相的妹夫,被誤認為是首相而遭殺害。陸軍大臣在叛軍的刺刀下,俯首聽命,答應把叛軍的條件上奏天皇。在跟天皇上奏的時候,陸軍大臣把這些叛軍稱為義軍。天皇震怒,說如果你不鎮壓的話,朕將親率近衛師團,前往討之。這時候陸軍大臣才宣布這些人是叛軍。也不用打仗,升幾個氣球,氣球底下吊著一行大標語,天皇陛下宣布你們是叛軍。這些士兵一看,天皇說我們是叛軍,就交出武器回營了。十幾個參與政變的軍官,在皇宮前廣場山呼萬歲,抱成一團,拉手榴彈自殺了。為什麼美國在戰後要保留日本天皇?在日本,天皇就相當於教主,你要把他幹掉了,全日本人都跟你玩命。你看這兵變,官軍升了個氣球,天皇說你們是叛軍,兵不血刃地就平息了。

“二·二六兵變”雖然沒有成功,但日本人明白了一點,軍部這幫人不能得罪,他們想殺誰就殺誰。兵變後,廣田弘毅組閣,這個人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絞死的唯一文官,日本法西斯專政建立。

這樣,德國和日本都建立起了法西斯專政,蘇俄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製,這三個國家,走上了跟英美法完全不同的道路。

境況不同,選擇亦不同

那麼,它們走上不同於英美法發展道路的原因何在呢?從政治角度講,曆史傳統不同。美英法是自下而上的革命,德日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所以前者的資本主義發展得比較徹底,而後者不徹底。英美法都建立起了典型的民主政治——議會民主製,有什麼事兒大家坐一塊兒商量。德國、日本、俄羅斯有君主專製的傳統,崇拜強人,最愛幹的事兒就是喊萬歲,不喊萬歲就難受。

再有就是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高度發達,自我調節能力強。日本不用說了,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它是落後的,跟今天的日本沒法比。在亞洲它是老大,但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裏,它排不上號。德國經濟雖然不落後,但嚴重依賴英美投資,所以自我調節能力差。

還有就是受凡爾賽—華盛頓體係的影響不同。英美法是體係的受益者,所以力圖維護這個體係。德日在體係當中受到了限製,就想打破這個體係。基於這三點,德日在20世紀30年代走上了跟美英法不同的發展道路。

另外,領導者的個人素質不同,也決定了他們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樣的。羅斯福為了推行《國家工業複興法》,跟國會和最高法院都鬧掰了。當時美國人說,如果總統告訴我們,國會應該一把火燒了,我們會舉雙手讚成,這把火怎麼還燒不起來?如果羅斯福當時要建立法西斯專政,在美國是具備某些條件的。但羅斯福不是那種人,他出身富貴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治國最起碼的一點,就是應該對社會充滿愛心。老挑動群眾鬥群眾,那這個人不配做一個國家的領導者。

德國、日本的法西斯專政建立後,開始對外侵略擴張。當時西方大國奉行綏靖政策,維護既得利益。尤其英法兩國,它們是“凡爾賽—華盛頓體係”的受益者,不願意改變這個體係,怕德日鋌而走險。但它們要維護既得利益,就要犧牲弱小民族,並把禍水引向蘇聯。當然,蘇聯也不是玩意兒,也希望禍水西引。在英法和蘇聯眼裏,德國都是跟對方一夥的。蘇聯認為德國跟英法一樣,都屬於資本主義國家,最好你們資本主義國家拚個你死我活。在英法眼裏,德國跟蘇聯一樣,屬於法西斯國家,最好你們倆法西斯國家拚個你死我活。

04.在烈火中碰撞

找個地方練練兵

自德日開始對外侵略擴張後,當時西方各大國奉行綏靖政策。而綏靖政策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西班牙內戰。1931年,西班牙波旁王朝被推翻,建立共和製。共和國政府幾經反複,共產黨、社會黨掌權。法西斯軍官發動了叛亂,後來由陸軍參謀長佛朗哥領導。德、意支援叛軍,除了西班牙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之外,希特勒主要是想拿西班牙練練兵。生產這麼多新武器,發明了這麼多新戰術,想在西班牙練練,看好使不。德國派出5萬人的禿鷹軍團,到西班牙參戰,汲取了很多戰爭經驗。英法對西班牙內戰采取不幹涉政策,問題是你不幹涉德意幹涉,法西斯的勢力就超過了反法西斯勢力。當時隻有蘇聯支持西班牙政府,蘇聯也想在西班牙練練兵,斯大林想看看被他清洗完的紅軍還好使不,一練不成,屢戰屢敗。德國人一看,蘇聯就是這玩意兒,打他個兔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