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過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記但要放下(2 / 3)

痛苦源自執著,因為執著與畫地為牢隻有一步之隔。其實,不僅僅是愛情,很多痛苦,並不是源自不幸本身,而實在是我們自己過於執著了。

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把手放在茶幾上的花樽裏。花樽是上窄下闊的設計,所以,他的手伸了進去,但抽不出來。母親用了很多方法都拉不出他的手來,後來母親沒辦法就狠心把這個很名貴的花樽給砸破了,砸破了才發現原來孩子的手之所以抽不出來,並不是因為瓶口太窄,而是因為他的手裏握著一枚硬幣不肯鬆開。

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也像小男孩一樣嗎?過於執著於自己想要的東西,結果給自己造成了更大的損失。其實有很多時候,隻要我們舍得放手,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隻不過為了心中那麼一點點的不甘心,大家都一味逃避這個事實。甚至不惜付出更大的代價,更多的精力,寧願忍受著牢籠之苦也不願解脫。

佛說:“執著是苦”,有時候放手反倒成全了美麗。

當不幸降臨,你抓住它不放,它將把你摧殘得支離破碎,身心俱疲。但是,你也可以放手,任它摔落在地,不傷你絲毫。抓住還是放手,全在你的選擇。

痛惜“舍掉”的,不如享受“得到”的

人生在世,本來就在得失之間生活。除了得到的都失去了,除了失去的都得到了。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得得失失,失而複得,這便是生命的規律。多看自己擁有的,之所以失去讓我們痛苦,是因為我們習慣於擁有。

事實上,一些人時常不快樂,並不是因為他們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不幸,而是因為他們僅僅把目光鎖定在了自己的不幸上,以致忽視了幸運的事情。多看我們沒有失去的,就能坦然接受那失去的一小部分。

有一戶村裏人,家中十分貧窮。丈夫靠著租來的一點地每日辛苦地勞作,一年下來去除交付的租金,基本上沒有餘錢,隻夠解決兩口子的溫飽,妻子則在家縫縫補補。

一天,兩個天使來到這戶人家,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兩個天使。不料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那頭好不容易用積攢了十年的錢買來的耕地的牛死了。

其中一個小天使便問那位老天使:“這對夫婦心地善良,對我們這麼好,可是為什麼你不用法力阻止他們那頭牛的死亡呢?”老天使答道:“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情並不像看上去的那樣。”

之後,老天使又對那對傷心的夫婦說:“別難過,雖然你們失去了一頭牛,可是你們應該慶幸,自己還好好的活著,你們的莊稼長勢很好,沒有碰上天災。雖然你們的錢不多,可是你們身體健康,沒有過大的開銷,所以,一定要珍惜現有,除了那些失去的,都是你們擁有的。”

俗話說:“人生失意無南北,宮殿裏有悲哭,茅屋裏有笑聲”,這是生活賦予人生的定律。坦然麵對得失之人,即便失去了宮殿而身處茅屋,也不會悲觀,因為他們會看到他們擁有的自由和歡樂。一個人隻有滿足於自己所有的一切,才可能保持自己寧靜與世無爭的生活,才可以活得坦然。隻有“知足”和“知止”的人,才能立身長久,而且可以免去生活中的許多憂愁和悲傷,讓快樂的心情永駐,從而盡享生活的樂趣。

生活中,有些人從一出生就失去了健全的四肢,如果他對此一直耿耿於懷,無法釋然,那麼他的一生將在痛苦中度過。而如果對生命心存感恩,懂得知足惜福,想自己除了健康,還擁有那麼多寶貴的東西,那麼他一定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不要總耿耿於懷自己失去的,你擁有的其實已經很多了,要懂得珍惜現有的,才是聰明的做法。如果你不曾有失去的痛楚,又如何能感受到已得到的幸福呢?我們一直在追求完美的人生,可是如果我們不曾有缺憾,又怎麼會知道什麼才是完美?所以,有的時候,上帝讓我們失去一些,恰恰是為了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一切!

感恩節時,一位信徒垂頭喪氣毫無生氣地來到教堂,坐在牧師麵前,她對牧師訴苦:“都說感恩節要對上帝獻上自己的感謝之心,如今我一無所有,失業已經大半年了,工作找了十多次,也沒人用我,我沒什麼可感謝的了!”

牧師問她:“你真的一無所有嗎?其實你擁有的並不少,不過是你自己沒感覺到而已。這樣吧,我給你一張紙,一支筆,我現在問你幾個問題,你要認真地作好記錄。”

下麵是這位女士記錄的牧師與她之間的對話:

牧師問:“你有丈夫嗎?”

她回答:“我有,而且他很愛我。”

牧師問:“你有孩子嗎?”

她回答:“我有孩子,有五個可愛的孩子,雖然我不能讓他們吃最好的,受最好的教育,但孩子們很爭氣。”

牧師問:“你胃口好嗎?”

她回答:“嗬,我的胃口好極了。”

牧師問她:“你睡眠好嗎?”

她回答:“睡眠?嗬嗬,我的睡眠棒極了,一碰到枕頭就睡熟了。”

牧師問她:“你有朋友嗎?”

她回答:“我有朋友,因為我失業了,她們不時地給予我幫助!而我無法回報她們。”

牧師問她:“你的視力如何?”

她回答:“我的視力好極了,我能夠清晰看見很遠地方的物體。”

最後牧師說:“現在請你總結一下吧,看看你都擁有什麼。”

她說:“是的。我有好丈夫,我有五個好孩子,我有好胃口,我有好睡眠,我有好朋友,我有好視力。”

牧師說:“祝賀你!你是如此富有,感謝我們的上帝,衪是何等的保佑你,賜福給你!你回去吧,記住要感恩!”

她回到家,默想剛才的對話,照照那久違的鏡子:“呀,我是多麼的淩亂,又是多麼的消沉!已經好久沒有化妝,看起來老了不少……”

後來她懷著感恩的心,精神也振奮不少。再後來,她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周末的時候有時一家人去郊遊,有時和朋友聚會,生活得很幸福。

麵對失去,多想想自己擁有的,找回心理上的平衡,你就能邁過這道坎兒。也許老天奪走了你很多東西,可是如果一直坐在那裏抱怨上天是多麼的不公平,結果你仍然無法把失去的東西找回來,而讓自己失去更多。但是如果你積極地去麵對,對自己說:除了失去的,我還擁有很多,生活多美好!這樣,你就會重新振作起來,對生活充滿激情。

如果你因為沒有房子,沒有車子,沒有票子而痛苦,你不妨想想幸運的事情,比如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位體貼的丈夫,一個可愛的孩子,一份穩定的工作……難道這不足以讓你為之自豪嗎?

就像黑夜總與陽光相隨,快樂與痛苦總是相互伴隨的,如果我們多關注一點快樂,我們的生活中就充滿了開心和陽光;如果我們僅僅盯著痛苦,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不幸和抱怨。痛惜“舍掉”的不如享受“得到”的,這才是一種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

停止你的內疚和羞愧

後悔和內疚是一個女人在做錯事之後的習慣性反應。但是,“木已成舟”,當一件事情已經成為既定事實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再後悔又有何用?

我們之所以對以前的某個錯誤耿耿於懷,遲遲不肯原諒自己,多半是因為我們為之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可是,內疚又能如何?代價不能再收回,但是我們的心情可以回轉,也必須回轉,因為生活還要繼續。我們不僅要學會原諒別人,更要學會原諒自己。

如果不能原諒自己,我們便會陷在失敗的泥潭裏無法自拔;如果不能原諒自己,我們便會終日在自責中度過;如果不能原諒自己,我們便會失去自信,失去前進的勇氣。

在別人眼裏,陳女士是典型的女強人形象,她有自己的公司,過著讓人羨慕的生活。可是,性格開朗的她最近卻經常偷偷一個人哭泣,晚上噩夢連連,精神趨於崩潰。不得已,她第一次去看了心理醫生,她對心理醫生說的頭一句話就是:“我恨那個可惡的股票經紀人,也恨我自己的盲目和輕率。”

原來,20多年前,陳女士從擺地攤開始,辛辛苦苦拚下了自己的這份事業,有房有車,日子不用愁,手裏還有一些積蓄。2007年,她經不住一家證交所經紀人的鼓動,把所有家當400多萬元全交給該所,協議上談定:年收益率不低於25%,虧損部分均由該所承擔。她在股市6 400點的高位進入,當大盤跌到3 300點時,她害怕賠得更慘就想要撤出,但對方稱雙方有協議,否則按她違約計算。無奈之下,她隻好眼巴巴看著僅剩一半的錢在股市裏繼續“漂流”,在最近的2 000點附近全部投入準備搶反彈,直到金融風暴從華爾街呼嘯而來,股票市場一片黑暗,來不及撤出,她這些年的全部積蓄已經被卷了個一幹二淨。現在她的家人都還被蒙在鼓裏,不知道她已從“富豪”淪落為“平民”了,每每想到這一點她就不寒而栗,後悔自己當初禁不住別人的煽動,現在淪落到如此田地,以前的心血一眨眼就化為烏有,如今連死的心都有了。

很多人在犯錯之後,不能原諒自己,甚至憎恨自己,進而影響到現在乃至未來做事的心情。如果憎恨過於強烈,就無法洗心革麵,無法看到希望的曙光。不如反過來想一想,錯誤既然已經犯下了,再懲罰自己有什麼用呢?而且你已經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什麼還要搭上現在和未來呢?

當我們為曾經的錯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可不可以原諒自己呢?隻有原諒自己,才能重新調整心情,開始新的生活。

2009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董卿那句“馬先生的兒子馬季”的口誤,讓她在一夜間成了熱門人物。“口誤門”事件讓董卿自責萬分。當時董卿在報幕中出現口誤時,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幾位主持人和導演為了不影響董卿後麵的主持工作,沒把這事告訴她。後來還是董卿的幾個朋友發短信對董卿說“沒關係,錯了也沒關係”之類的話,才讓董卿恍然大悟。

當事情發生後,董卿深受打擊,兩天沒敢上網。她說:“我是一個特別追求完美的人,在這麼一個重要的場合,出現了這麼一個失誤,心裏其實挺難過的。”主持結束後,董卿回到家煮了速凍餃子,吃完之後覺得該做點什麼,可是又沒什麼事情可做。躺在床上睡不著,第二天醒來,發現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後來白岩鬆告訴董卿網友們的評論都相當寬容,大都是鼓勵的話,這才讓董卿心中的石頭落下了。其實,口誤是人之常情,生活中誰都不可能避免。作為主持人,這種失誤的機會要比普通人更多,所以不應該抱著自己的錯誤不放,重拾信心後的董卿依然是那個優秀的主持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事業道路能夠一帆風順,最好不要犯任何錯誤,其實這一觀念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隻不過是人們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犯錯本來就是難以避免的事情。關鍵不在於你犯的錯本身,而在於你犯錯之後的反應。

很多時候,並不是你犯下的錯誤嚴重到不可饒恕,而是你自己解不開心結。常常聽一些女人痛苦地說:“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可是,不原諒又如何?那等於把自己推入了一個永不見底的深淵,從此再也看不到希望和光明。而世上沒有“後悔藥”,誰也不能再改變過去,對自己的怪責隻能加深自己的痛苦。

其實犯錯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失去了直視它的勇氣,更可怕的是我們從此失去做事的心情,以至於賠上了現在和未來。所以,切莫再抓住過去的傷疤不肯放手,趕快從自怨自艾的泥潭中跳出來,朝氣蓬勃地投入到新的生活和事業中去吧!

隻有真正從心底裏原諒自己,才能驅走煩惱,讓心情好轉。學會原諒自己,不是給自己找借口,而是很平靜地分析我們過去的錯誤,從而在錯誤中得到教訓,做到“經一事,長一智”。

不要無限放大自己的悲傷

有些時候那些讓我們傷心、痛苦、焦慮的事並非多麼嚴重,隻不過有些女人善於在自己的想象中誇大事實,然後便越來越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如果你選擇把悲傷裝進行囊,把它們無限放大,那你的路就會越走越艱難,你的壞情緒永遠也找不到出口。隻有把悲傷一一丟掉,用微笑去麵對生活,你才能輕鬆上路,找回屬於自己的幸福。

桑蘭,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1993年進入國家體操隊,1997年在全國體操錦標賽上獲得跳馬第一名,1998年代表中國赴美參加“中、美、羅三國團體賽”,獲得個人跳馬第二名。然而桑蘭的輝煌之路沒有繼續,就在1998年代表中國參加在紐約市長島舉辦的友好運動會上,桑蘭遭受了沉重的一擊。

當桑蘭滿懷希望,準備摘下金牌的時候,迎來的卻是那狠狠地一摔。這一摔,把她的夢想,把她的心都摔碎了。離開運動場,經檢查,醫生宣布,因為脊髓嚴重挫傷,桑蘭很可能從此癱瘓。現實就是這麼殘忍,桑蘭真的沒有逃脫厄運,她癱瘓了。有人說,作為一個運動員,她已失去了一切,再也沒有任何希望了。

於幾秒間由矯健身手變成了癱瘓,桑蘭可以選擇悲傷,意誌消沉地躺在病床上,在親人的照顧下度日。但是她告訴自己:“不行!”她選擇了放下悲傷,坦然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繼續踏上生命的征程。堅強驅散了她心頭的陰霾,照亮了她前方的路。於是我們看到,桑蘭用她的堅強做拐杖,走下了病床,帶著微笑,在我們的眼前發亮發光。

桑蘭每天堅持鍛煉、看書,身體恢複得不錯。成為2008年申奧形象大使後,桑蘭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申辦,雖然她行動不便,但堅持給認識的朋友們寫信、打電話,請她們支持北京申奧。就是這個陽光女孩用她的努力和堅強,以“桑蘭式微笑”征服了無數人。

這個告別了自己心愛的體操訓練場的女孩,始終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實現著自己的奧運夢想。桑蘭曾在星空衛視主持一檔《桑蘭2008》的體育節目,她把這一切都看做自己“奧運冠軍夢想”的延續。她向觀眾們講述奧運金牌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率直自然的主持風格和真實的感染力讓她贏得了許多觀眾的認可。

桑蘭仍然親近著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隻不過換了一種方式。除了做主持她還為香港以及內地20多家媒體寫有體育評述的專欄。從訓練房到競技場,從領獎台到演播室,這個年輕的女孩用她的堅強向世人表明了命運並不可怕,隻要自己有堅定的信念,敢於忘卻悲傷,就一定能讓夢想再次飛翔。

扔掉悲傷才能重新起航。桑蘭那種永遠積極向上,堅強努力的性格鼓舞了很多人。女人們,別以為你被永遠的打敗了,站不起來隻是因為你把悲傷放大後壓得自己喘不過氣。當你撥開悲傷的烏雲,你會發現一輪火紅的太陽正衝著你微笑。請用一秒鍾忘記煩惱,用一分鍾想想陽光,用一小時大聲歌唱,然後,用微笑去譜寫人生最美的樂章。

女人不要總是去抱怨不幸,而要時時保持平和的心態,調整自己的內心。心態具有強大的力量,它會從裏到外影響你、暗示你。你把悲傷看淡,它就會無限縮小,直至從你的內心消失。你時刻都惦記著悲傷,那它就會無限放大,直至把你的生活變成灰暗的一片,剝奪掉你享受快樂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