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不懂感恩的女人永遠得不到幸福(2 / 3)

有位哲學家曾說:“每一種事情都變得非常容易之際,人類就隻有一種需要了——需要困難。”有了困難,才知道每一分錢來之不易;有了困難,才知人間真情是多麼的溫暖。在走向富裕和幸福的生活時,請別忘記沙漠中的口渴,別忘記無魚、無肉、粗茶淡飯的三餐,別忘了又餓又累又病的日子。隻有回憶過去的苦,才知現在的甜。

大部分女人,不是不幸福,隻是得到的太多,沒有意識到去珍惜,幸福是需要提醒的。因為人們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人們經常以為已經永遠失去了幸福,其實錯了,幸福一直都在你身邊,你要抓住它,別讓它從你身邊溜走。

盡量不談回報地先為別人做點什麼

總會有些女人抱怨自己運氣不好,交不到真心的朋友,辦事的時候沒人幫助。其實那是因為她們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從來不肯伸出援手。自私自利的人沒法換來別人的真心,也不可能得到別人無私的幫助。

要想改變這樣的狀況,首先要學會不談回報地先為別人做些事情,你施恩於人,別人自會感激,總有一天你會得到回報。

有一對老夫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來到一家旅館,卻被一位年輕的服務員萊妮·斯恩告知房已經滿了。老先生無奈地告訴萊妮·斯恩:“我們是從外地來的遊客,人生地不熟,又在這樣的雨天,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萊妮·斯恩知道現在是旅遊旺季,在附近其他旅館訂到客房,十分不易。於是,不忍心讓兩位老人重新回到雨中去的萊妮·斯恩說:“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可以住在我的房間裏。”這話讓老夫婦又驚又喜,但還是覺得很不好意思:“這太打擾你了!”

“我要在這裏工作到明天早晨,請放心,你們不會給我造成任何不便。”萊妮·斯恩邊說,邊拿出酒店的值班表給老夫婦看,以證明自己確實需要整晚工作,以打消他們的顧慮。最後,老夫婦高興地答應了。

休息了一夜之後,老夫婦想給萊妮·斯恩一些房費,但被她婉言謝絕。老先生感歎道:“小姐,你太熱情了,你這樣的服務人員是任何老板都夢寐以求的。我將來也許會為你建一座旅館。”

萊妮·斯恩笑了笑,以為這隻是一個玩笑而已。轉眼幾年過去了,某一天,正在工作的萊妮·斯恩忽然收到那位老先生的來信,邀請她到堪培拉去,並附上了往返機票。

雖然滿心疑慮,但萊妮·斯恩還是起程了。到了堪培拉,老先生將她帶到一幢豪華的建築物前麵,說:“這就是我專門為你建造的飯店。”就這樣,萊妮·斯恩獲得了助人的回報。

許多時候看似是施恩,其實不如說是祈福。世上有大量的事實證明所謂施恩於人,其實質是自己受惠。

然而生活中,大部分人卻很難時刻注意友善地對待別人,去“無私”地幫助別人。一般情況下,我們隻對那些對我們有用的人感興趣,而對另一些被我們視為無關的人視若無睹。殊不知,我們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地失去了獲得幫助的機會。

有一位富有的美國女士,她的小女兒得了一種罕見的怪病,全國所有高明的醫生都無能為力。直到這位女士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關於一位對她女兒那種病頗有研究的瑞士名醫要來美國講學的消息,才使這位絕望的母親重新看見了希望。她不停地打電話谘詢、托朋友去拜訪、聯係,希望這位名醫能救救她的小女兒,但始終因為那位醫生的日程太滿,而沒有任何回應。

一天,外麵突然下起滂沱大雨,這位女士聽見有人敲門,一直處於悲傷之中的她,極不情願地打開門,卻看見一個全身被雨淋得濕透的狼狽男人。那男人說:“很抱歉打擾您休息!我好像迷路了。您能允許我借用一下您的電話嗎?我想打給我的助手。”

結果,這位女士冷冷地說:“我幫不了你!我女兒正在生病,她不希望有人打擾。”說完,重重地關上了房門。第二天,她又在報上看到了一則有關那位名醫的報道,上麵還附有他的照片——竟然就是昨天那個借電話的男人。但此時,她已經後悔莫及。

在你每天遇到的人中,肯定有一些人有能力幫助你,甚至改變你的命運。貴人永遠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在我們身邊,而施恩予人,就很可能成為你結交貴人的一個重要途徑。

有一位哲人說過:“給別人一些空間,就是給自己一個世界,給別人一些幫助,就是給自己生機和希望。”想要做個無往不利的幸福女人,就不妨先懷一種施恩的心態,盡量不談回報地去為別人做點什麼吧!

對於幫助你的朋友,

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真誠道謝“謝謝”一詞不隻適用於受人恩惠之後,而且適用於得到幫助的過程。不管這種幫助有沒有給你帶來效益,都不要忘記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很多時候,朋友熱忱地幫你,但是最後事情還是沒辦成,你一定要向他真誠致謝。畢竟他在你需要的時候曾伸出援手,不管結果如何,心意都是好的。

答應幫助你的朋友,在替你辦事時大都是盡心盡力的。但是不見得所有的事情都能得償所願,失敗在所難免。為此,他也會覺得對你有一絲歉意,所以就更不該抱怨,甚至責備他了。你的理解,會換來他的好感,下次如果你再求他辦事,他依舊會竭盡所能地幫你。相反,如果你不問青紅皂白地責怪他,你可能會失去他這個朋友,幫你辦事原本就不是他的義務,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沒有人會再去做第二回。

王娜今年畢業,想把戶口落在所在城市,她知道自己同學的姐姐筱婷在戶籍科工作,便請她想辦法幫個忙。王娜給筱婷買了一套高級化妝品,前來拜訪,說明來意後,筱婷滿口答應下來:“你們既然是同學,我自然會幫你,放心吧,這事包在我身上。”

這在以前本來不是件難事,沒想到當時正趕上戶口查得很緊,所以筱婷愛莫能助。她本以為王娜會因此而生氣,沒想到,當她告訴王娜這件事的時候,王娜笑著對她說:“我也知道這事不好辦,讓姐姐為難了,沒關係,我再想想其他辦法吧!”雖然一直到畢業,她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隻好回到家鄉找工作,但在走之前,她還是請那位同學和她的姐姐吃了頓飯,以表示自己的謝意。

一年後,王娜還是靠筱婷的幫助把戶口問題解決了。王娜再三表示謝意,說:“謝謝姐姐還記得我,這次真是多虧了你的幫助。”筱婷笑著說:“你這麼懂事,讓我想不幫你都難啊,不用謝我,謝謝你自己吧!”

王娜用自己的禮貌和智慧為自己的人生鋪了一條道路,隻要這條路不封死,你總有可以走的一天。你的感恩之心會讓別人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日後隻要有機會,他就會想著幫你實現你的願望。

很多時候,我們過於追求結果,人也變得急功近利,覺得別人沒幫自己辦成事就是他的不對。尋求別人的幫助本來也隻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嚐試。既然嚐試,就不要把結果看得太過重要。如果不認識這個人的話,你的問題也依舊會存在。別人答應幫你辦事就已經是對你的一種恩惠了,說明他還把你當成他的朋友。事情辦成了,自然要好好謝謝人家。即使辦不成,他也為此付出了努力,同樣應該對他表示感謝。一味地抱怨和咄咄逼人,隻會讓別人將你拉進交往的黑名單。

做個心胸大度,並時刻懂得感恩的女子,才能受人歡迎,讓人樂於隨時向你伸出援手。

別漠視了親情

記得有位名人曾說過,年輕人很容易給人留下忘恩負義的印象。的確,很多“80後”、“90後”的女性,常常忘記感恩為何物。而最該感謝的,自然應當是我們的父母。不要以為父母就是你的保姆兼廚師,你可以無條件地向他們索取,現在你長大了,應該學著去愛你的父母。

或許很多女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在外麵漂泊久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在歲月的流逝中似乎漸漸淡了,每天總有那麼多人要去麵對,總有那麼多事要勤懇地去做,除去一天三餐和那些永遠忙不完的工作外,剩下的時間總是那麼有限,全部用來睡眠都不夠,哪裏還有時間去牽掛故鄉的父母?

但是為了能心安理得地活著,很多人又給自己找過這樣那樣冠冕堂皇的淡忘理由:什麼故鄉,所有的故鄉原本不都是異鄉嗎?所謂故鄉隻不過是父輩漂泊的最後一站。父母仍然活得很好,隻要在外麵少讓他們操心,每月寄點錢回去,讓他們自己去多買點東西改善一下生活就可以了。可是有時候他們需要的,也許並不僅僅是這些物質上的慰藉。

於靜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北京工作了。上個月聽說母親病了,她寄回家裏2 000塊錢,想讓生病在床的母親每天買點營養品補補身體。前天晚上房東喊於靜接電話,拿起話筒一聽竟是母親慈祥的聲音——那是一種讓於靜魂牽夢繞的鄉音。

母親慢慢地對於靜說,那2 000塊錢他們沒有舍得花掉,本打算存起來,後來村裏裝電話,就裝了一部,隻是為了能經常聽到女兒於靜的聲音,母親說,一家人都很想女兒。在外打拚多年,於靜一直也在心底牽掛他們,但從來沒有像母親想於靜那麼“很”。

於靜對故鄉和他們的思念常常因為自己生活中的瑣事和煩惱而中斷,甚至有時會完全忘記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之外,還有自己的故鄉和父母存在。忘了他們仍然日夜勞累著、在漸漸變老,老到每天用大部分時間來思念自己。

掛上電話很久,淚水還澀澀地留在嘴邊,母親關切的話語仿佛一直在耳邊縈繞。電話可以傳遞於靜的聲音,卻永遠傳遞不了於靜的感情;而於靜聽到母親的聲音,全身都被家的暖流包圍著。

於靜真的很慚愧,以為每月盡量多寄點錢回家就可以使父母幸福地度過每一天,於靜時常還自詡能每月寄點錢回家,不像身邊的許多朋友伸手向家裏要錢。其實,仔細想一想自己欠他們真的太多太多。

其實我們對虧欠父母的,也許這輩子都報答不完。不管是什麼愛,都遠沒有親情偉大,這個世界上真正最愛你的人,永遠是你的父母。

他們不需要你孝敬他們多少錢,買多少精美的禮物。也許隻是希望兒女能至少每個月打個電話回家,報個平安,有一句問候的話就夠了。逢年過節或父母身體不適時兒女能陪伴在他們身邊。

在友情中,當你失去了利用價值或陷入困境時,有一些所謂的朋友會離你而去。在愛情裏,當山盟海誓的諾言被突如其來的現實擊碎時,愛情可能會不複存在。而血脈親情卻始終如一,與生俱來。

很多人都認為,友情和愛情需要精心的經營與嗬護。最後親情往往成為最容易被忽視的對象,也就漸漸地在不知不覺中淡漠了。

鄉下小村莊的偏僻小屋裏住著一對母女,母親生怕遭竊,總是一到晚上便在門上連鎖三道鎖。

有一天,女兒厭惡了像風景畫般枯燥而一成不變的鄉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通過聽收音機所想象的那個精彩世界。某天清晨,女兒為了追求那虛幻的夢而離開了還在睡夢中的母親。“媽,你就當做沒有過我這個女兒吧。”她留言道。

可惜這世界並不如她想象中的精彩,她在不知不覺中,走向墮落之途,深陷無法自拔的泥濘中。她忽然想起家鄉年邁的母親……經過十年後,已經長大成人的女兒拖著受傷的心與狼狽的身軀,回到了故鄉。

她回到家時已是深夜,微弱的燈光透過門縫滲透出來。她輕輕敲了敲門,卻突然有種不祥的預感。女兒扭開門時把她嚇了一跳。“好奇怪,母親之前從來不曾忘記把門鎖上的。難道是……”

母親瘦弱的身軀蜷曲在冰冷的床板上,以令人心疼的模樣睡著了。“媽媽……”聽到女兒的哭泣聲,母親睜開了眼睛,一語不發地把女兒摟在了懷裏。在母親懷裏哭了很久之後,女兒突然好奇地問道:“媽,今天你怎麼沒有鎖門,有人闖進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