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寒暄來拉近你與別人的距離(1 / 1)

寒暄並不是幾句客套話,它是交談的“導語”,具有拋磚引玉的作用,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打招呼的話誰都會說,譬如:每次見麵問候“你好”,向對方家人問好等等。寒暄雖然是一些簡單的話語,但是其作用卻不可忽視。因為它是交談的催化劑,能夠在彼此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滿足人們的親和心理。

除了一些業務性質的交談,一開始就要進入正題之外,一般社交性質的談話,多半是從“寒暄”開始的。

有些女人就是不喜歡與人寒暄,她們覺得“今天天氣不錯......哈哈哈”和“吃過早飯了嗎”之類的話,都是無聊的廢話。她們不喜歡談,也不屑於談,她們不知道像這一類看來沒有意義的話,卻還是有一定作用的。什麼作用呢?就是交談前的預熱作用,就像在踢足球之前,蹦蹦跳跳,伸手伸腳,做一些柔軟體操或熱身運動一樣。

寒暄可以打破人際交往中的僵局,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向交談對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對方表示自己樂於與他多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麵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因此,不能輕視寒暄的作用。寒暄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應有主動熱情的態度

寒暄時選擇合適的方式、合適的語句是非常必要的。但還要有主動熱情、誠實友善的態度。隻有把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寒暄的目的。試想,當別人用冷冰冰的態度對你說“我很高興見到你”時,你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當別人用不屑一顧的態度誇獎你“我發現你很精明能幹”時,你又會作何感想?推己及人,我們寒暄時不能不注意態度。

2.寒暄時要保持注意力集中

有人覺得,寒暄並不屬於交談的正題,就不必太認真。其實不然,任何漫不經心的言行都會被對方感受到。寒暄也好,正式交談也罷,自己對別人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因此,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要認真地對待每一次交談。

3.應適可而止

做任何事情都應有個“度”,寒暄也不例外。恰當適度的寒暄有利於打開談話的局麵,但切忌沒完沒了,時間過長(當然,對方有興致聊時除外)。說話高手總是善於從寒暄中找到契機,因勢利導,適時地言歸正傳。

4.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

不是什麼時候開始寒暄都可以,至少要看對方是否空閑、目光是否能夠交會、願意交談。比如在走廊裏碰見同事,按理說應該寒暄兩句,但如果對方正在低頭發短信,就不必打擾他,點點頭走過去就可以了。

5.挑選適合寒暄的內容

比如在醫院走廊裏,護士和正要出院的病人碰麵,大家曾有過多日相處,臨走時免不了寒暄幾句。但如果護士說“沒事常來呀”,我想哪個病人也不愛聽,誰沒事兒想去醫院呢?原本是身體痊愈、快快樂樂地回家,卻又仿佛被你念了道咒語。因此,寒暄的內容應該適合對方的實際情形,比如護士說:“你要出院了,多多保重啊,你的身體素質本來就好,以後加強鍛煉,肯定越來越硬朗。再也不希望在這裏見到你了。”病人聽了肯定高興,這裏麵包含的囑咐和祝福是很暖人心的。

總之,寒暄既要做到親切,又要不阿諛奉承,這樣才能使人願意與你交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們在社會交往中一般都有一種親合需求。如果我們的寒暄語運用得當,就可能盡量地滿足對方的某些需求。比如,令對方對某些關心的問題產生了共鳴,使對方孤寂的心境得到寬慰,為對方解決困難提出了積極有效的建議,等等。對方有了親合需求的滿足感,就會對我們產生認同感,這種心理會逐漸升華,為建立融洽、和諧的交談氣氛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