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不是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誘人的光輝。憑智慧千回百轉不曾得到的東西,憑著真誠,順其自然就會擁有。
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先生曾說:“一個人隻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後也會了解的。”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鐵門上,一根鐵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隻輕輕一轉,那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鐵棍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它的心。”那麼,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才能打動別人的心呢?這其中有很多奧秘。要想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就要求我們無論與誰溝通,都要抱著真誠的態度。如果在溝通前就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為目的而與人相處,為利益而與人溝通,這樣的結果隻能算是交際或者“利用”,是不能打動別人的,也不會得到別人誠懇的幫助。林禾是一家保險公司的資深業務員,她已從事保險營銷工作6年,她的業績一直是全公司最好的。別人問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她笑笑說:“我沒有什麼秘訣可言,即使有也是廣為人知的道理。我所用的方法是做別人不願做、做不到的事。我給顧客的承諾是全天24小時服務。我做到了言行一致,即使是深更半夜打電話也能找到我。”
一天午夜12點,她的手機響了,她立即接通電話,對方沒有聲音,一分鍾後,電話掛斷。淩晨2點,她的手機又響了,她接通電話,對方沒有聲音,一分鍾後,又掛了。淩晨4點,她的手機又響了,她接通電話,對方還是沒有聲音,一分鍾後,第三次掛了。淩晨6點,天剛蒙蒙亮,手機又響了,她仍然非常熱情地說:“請問先生哪位,有什麼事需要我做的嗎?”對方沒有說話,第四次掛了。
上午10點,她在辦公室上班,突然接到一通電話:“20萬的支票已準備好,請帶保單過來簽約。”原來此人正是那個先後打了四次電話不說話的人。真誠地對待別人,能夠獲得人們的信任,能夠爭取到用全部身心幫助自己的朋友。這就是用真誠換來真誠。如果我們在發展人際關係、與人打交道時,能用誠信取代防備、猜疑,就能獲得出乎意料的好結局。 曾經有這樣一個女孩,她生得自卑,沒有可觀的家境,沒有家人的疼愛,沒有美麗的外表。她每來到一個地方,那裏的人都嘲笑她,欺辱她,她成了別人的笑料。她非常自卑,但她是一個真誠的人,這是她最大也是無人可比的優點。她像孩子一樣,有一顆沒經汙染的純真的心,總是展現出真誠的一麵給別人。雖然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傷害,但是最終她還是成了大家的好朋友。沒有一個人願意與不真誠的人打交道。不真誠的人讓我們懼怕,讓我們躲避,而真誠的人讓我們樂於靠近,樂於與其交往。我們都喜歡與真誠的人交往與共事,因為與真誠的人在一起,心裏才會有踏實感。同樣,與人交往時,我們隻有真誠地對待別人,別人才會真誠地對待我們;我們隻有真誠地對待別人,才會獲得別人的接納與合作。
另外,真誠對待別人,要做到坦蕩無私,光明正大,一旦發現對方有缺點和錯誤,特別是與他的事業關係密切的缺點和錯誤,要及時地指出,督促他改正。雖然人都不喜歡被批評,但當認識到批評者確實是為自己著想,便能理解接受,使彼此的心靈得以溝通,友情得到發展。在真誠待人的同時,有兩點我們要注意:一是真誠地對待別人,就是不造作、不虛假、沒有欺騙的一種情感。隻有這種情感才能真正地感動對方,讓對方接受你、認同你。二是真誠地對待別人,應當知人而交,當你捧出赤誠之心時,先看看站在麵前的是何許人,不應該對不可信賴的人敞開心扉。否則,就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