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1 / 1)

不管是對親人、朋友還是他人,都要以理解與關愛的態度去對待,這樣才會讓自己過得快樂些。

許多人活一輩子都不會想到,自己在幫助別人時,其實就等於幫助了自己。他們會問:“明明是我去幫助他們,他們受惠,怎麼是幫助自己呢?我受的惠在哪裏呢?”其實一個人在幫助別人時,無形之中就已經投資了感情,別人對於你的幫助會永記在心,隻要一有機會,他們會主動報答的。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兩次不同的婚姻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照。愛因斯坦的前妻米列娃因不能容忍丈夫極少的關心與體貼,而隻是一味地與原子、分子、空間、時間為伴,便時常與其發生摩擦,而兩個人的個性都很強,到最後隻得分手了。而第二任妻子艾麗莎卻是一個體貼入微、懂得尊敬與忍讓的人,她深知愛因斯坦的脾氣,從不幹預丈夫的工作,讓他安心地完成事業。愛因斯坦受到感動,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陪妻子度過美好時光,甚至他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過:“艾麗莎不懂相對論,但相對論卻有她的一份心血。”從上麵的故事中我們發現,任何一種真誠而博大的愛都會在現實中得到應有的回報。善待別人,即是善待自己。人不能總想著自己,也要多想想別人。應該以開朗豁達的心境、熱情友好的態度,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幫助他人。一個中國的婦人在美國的一個市場做生意,因為她的生意特別好,引起了其他攤販的嫉妒,大家就有意無意地把垃圾掃到她的攤位前。

這個中國婦人隻是寬厚地笑,而不去計較,反而把垃圾都清掃到自己攤位的角落。旁邊賣菜的墨西哥婦人觀察了她好幾天,忍不住問道:“大家都把垃圾掃到你這裏,你為什麼不生氣啊?”中國婦人笑著說:“在我們老家那裏,過年的時候,都會把垃圾往家裏掃,垃圾越多就代表會賺很多的錢。現在每天都有人送錢到我這裏,我怎能拒絕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來越好嗎?”從此後那些垃圾就再也不見了。這個中國婦人化詛咒為祝福的智慧確實令人驚歎,然而更令人敬佩的卻是她那與人為善的寬容美德。俗話說和氣生財,自然她的生意也越做越好。如果她與別人針鋒相對,結果可想而知。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善待他人呢?

首先,我們要善待自己的父母。父母是我們生身立命的根本,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為了子女的成長、成才,父母們含辛茹苦,不僅教我們說話,還教我們做人,期盼著我們個個成為有用之材。他們為我們傾注的精力和心血,是難以用數字來衡量的。善待父母就是要尊重父母,誠懇接受父母的意見,在繁忙的工作中多抽出時間回到父母身邊看看,讓他們晚年的生活更加充實和快樂、幸福。這是對為我們張羅了一輩子的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最好回報。隻有這樣,我們這些為人子女的才能在自己的孩子麵前挺胸昂頭,問心無愧,快樂地生活。

其次,我們要學會善待朋友。朋友是我們生活、學習或工作的同路人,大家因為相同的興趣和愛好走到了一起,可能會由於各自經曆的不同,而對事物產生認知上的差距,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彼此間的情誼。三人行必有吾師,我們要善於從朋友身上發現優點和閃光點,不斷地汲取營養,相互取長補短,共同交流提高,這樣我們的友誼之樹一定會長青。

隻有善待他人,你才能把自己融入人群,獲得友誼、信任、諒解和支持;隻有善待他人,你才能調整失衡的心態,解脫孤獨的靈魂,走出無助的困境;隻有善待他人,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充滿快樂的感覺。生活就像是一麵明鏡,在看到別人的不足時,同樣會反映出自己的不足。生活中難免會看到別人的不足,有些人會恥笑對方,有些人卻會伸出援助之手;當這些恥笑對方的人在遇到尷尬場麵時,他們得到的可能是別人的冷嘲熱諷,而那些幫助別人的熱心人卻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幫助。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善待他人,善待他人的同時就是善待自己。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先學會去尊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