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處在他人的角色、位置時,才能真正體會到當事人內心的真實感受。凡事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你將會是個受歡迎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體諒別人,是因為我們沒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替他著想。當彼此的角色互換的時候,也許你就不會再埋怨別人了。傳說上帝曾經允諾讓一對夫妻每人達成一個願望。這對夫妻不約而同地許願要扮演對方的角色。上帝滿足了他們的心願。從此,丈夫搖身一變成為每天在家洗衣做飯的賢內助,妻子則搖身一變成為扛起家庭生計的大男人。
變身後的丈夫,每天生活都圍繞著柴、米、油、鹽打轉,儼然成為了家中的黃臉婆;變身後的妻子每天為了生計,唯唯諾諾地侍奉著上司及客戶,儼然成為了一名“小醜”。
夫妻倆互換生活方式後,認識到了自己過去的自私及無知,過去隻會挑對方的毛病及羨慕對方的生活方式,現在卻都想變回自己原來的模樣。上帝答應讓他們變回原來的模樣,先決條件是,必須得有一個充足的理由讓上帝認可。
此時,夫妻倆人異口同聲地告訴上帝:“上帝!我們知道自己錯了,我們過去不懂得要為他人著想,現在互換角色後真正體會到對方的辛勞,今後我們懂得要互相體諒了。”人際交往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為對方著想。如果你想讓自己說出來的話或辦的事具有價值,或者能夠帶來價值,那麼,你就需要記住一條適用廣泛的定律。這條定律被稱為“黃金定律”。其內容是,你想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首先如何對待別人。我們要獲得別人的支持,就必須先去替別人著想,對別人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支持,至少是做出關心別人的行動。有一次,愛默遜和他的兒子,要把一頭小牛趕進牛棚裏去,可是父子倆都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他們隻想到自己所需要的,沒有想到那頭小牛需要的。愛默遜在後麵推,兒子在前麵拉。可是那頭小牛也跟他們父子一樣,也隻想自己所想要的,所以硬挺起腿,拒絕離開草地。
這種情形被旁邊的一個愛爾蘭女傭看到了。這個女傭不會演講,也不會做文章,可是至少她懂得牲口的感受和習性,她知道這頭小牛所需要的......隻見這個女傭人把自己的拇指放進小牛的嘴裏,讓小牛吮吸拇指,女傭使用很溫和的方法把這頭倔強的小牛引進了牛棚。在生活中,若遇到隻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的人,我們常常會說這個人自私,鄙視其為人,自然就會很少與其來往。相反,若遇到的是一個能為他人著想的人,我們常常會敬佩其為人,也很樂意與他來往。思己及人,為了創建一個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我們應該盡可能地為對方著想。 一個盲人在夜晚走路時,手裏總是提著一盞明亮的燈籠。人們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看不見,為什麼還要提著燈籠走路呢?”盲人說:“我提著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同時也使別人很容易看到我,不會撞到我。這樣既幫助了別人,也保護了自己。”盲人提燈籠,這是怎樣的一種智慧與胸懷。在黑暗中點一盞燈,不但能照亮別人,更能照亮自己。做人做事為別人著想,最大的受益者,則是我們自己。無論做什麼事,切戒自私和虛榮,不要隻顧自己的利益,要為別人著想。為別人付出愛心,就種下了一片希望,也就會品嚐到收獲的喜悅。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多為他人著想,是人際交往的一條黃金法則。凡事為他人著想,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多為他人排憂解難,對他人的過失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體諒,這樣我們就能從生活中獲得更多安慰和快樂,就能得到他人的尊敬,成為深受大家歡迎的人。為他人著想,並不一定非要給他人很多財物。有時候,一句真心的話,也會使他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