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知味
觸動
作者:戴晶晶
我還有味覺,這真好。這是看完《飲食男女》之後的第一生理覺醒與慶幸。若是哪路大神成心調戲,賜我一手好廚藝卻失去味覺,那我還是寧願做個笨拙的業餘廚子,當然帶著舌尖上一萬多個味蕾,生猛又百折不撓地吃著活下去。
離家後第一年,終於過起自起爐灶、自管自飽的小日子。回味下吃獨食的日子,我大多是飽字當頭,毫無生活情趣和熱情的吃法。頭幾個月烹飪熱情高漲,整日如螻蟻般辛勤地往返於超市和家之間,運送食材,但尷尬之處在於由於手法、技巧匱乏,對烹飪的了解僅停留在食材的疊加和調味品的隨機任意組合的淺薄層麵上,沒有巧手加領悟,無奈空有一顆紅心也難填飽冷冰冰的胃。而且由於缺乏常識,不識廚具,常常無意中成就出驚為天人的黑暗料理來,焦黑頭頂的西藍花我做過,膠著在一起緊緊抱團不願分開的炒飯我做過。這段時間大約到2013年11月份,暫且稱作黑料高峰期是也。
本來高漲的熱情早就被無情的黑料打擊得煙消雲散,論文作業一起擁上的日子裏,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心態那叫一個一言難盡。自此,我和廚房之間的戰爭就陷入了漫長的倦怠期。再後來,就飛速成六月了,就終結了在我悲歡離合小地下室的日子,來到了另一個空間更大的。呃,地——下——室。可是,今非昔比,此地下室廚房不見得寬敞,卻算得上窗明幾淨。中介還於不久前給了個大裝修,整個改頭換麵,一周邁入後現代化,組合櫥櫃式冰箱、玻璃板無明火灶台、洗碗機、烤箱、微波爐,除了吐司機,否則就堪稱完美了!爸媽走後,我又戲劇性恢複單身,卻莫名愛上廚房。與其說是暖胃,不如說是暖心。那段據說很難熬的日子,大多數時間裏我一個人在廚房安靜地洗菜、切菜,片薑塊為薑絲,拍大蒜成蒜泥,然後下鍋煎炸煮煨,使出畢生廚門絕技,翻炒之間爆出一朵朵空氣花,香辣鮮甜,絲絲入胃。看了那篇“廚房是個治愈係”,覺得自己是在用生命實踐這個普遍真理。廚房上下,食色俱全,滿足了基本的欲望,安全感也不顯得那麼觸不可及。
我握著刀柄的手油膩膩濕淋淋,卻感覺像廚房版女戰神,為了味蕾征戰,收複一畦又一畦美味之地。《飲食男女》裏說,人心粗了,吃什麼都不精。媽說,再傷心,還是要先填飽肚子。都是簡單粗糙的理兒,愛人,從愛自己開始,愛自己,從愛廚房開始。22歲開始明白,不算晚。
喝掉一碗紅豆羹,在等待微波的一分鍾空隙裏,在窗前發呆。高過房頂的水杉搖擺得淒苦,剪影細細碎碎切割著冰藍色天空,對麵房子門口掛著的燈突然次第亮了,一盞昏黃,兩盞慘白。那黃色弱弱亮起,又狠狠熄滅,幾秒之後反反複複幾個來回。唉,妖風吹得緊,吹得我有些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