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全軍覆沒:北洋艦隊最後一絲希望被黨爭掐滅(3)(3 / 3)

丁汝昌死後,牛昶昞並沒有毀掉帥印,在起草投降書後,把丁汝昌的大印蓋上去,代表北洋艦隊投降,交給伊東佑亨。

投降書上蓋的是丁汝昌的帥印,戰後所有的清流言官再一次聲討丁汝昌。李秉衡又一次上了奏折,指明丁汝昌的自殺“僅能抵戰敗之罪”,希望朝廷不要心軟為丁汝昌追加撫恤。而朝廷正需要正反兩方麵典型,在追封了林泰曾、劉步蟾等正麵典型後,丁汝昌正是反麵典型的人選。

丁汝昌全家被抄,財產充公,家人流離失所。在丁汝昌的棺材運回安徽原籍後,不許下葬,用磚頭圍砌在村頭,棺材全身塗黑漆,用三道黑漆銅箍緊鎖,以示在死後繼續“戴罪”。

生前飽受非議,死後不得安寧。但是丁汝昌也許隻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才幹平凡但也算是好人的人。而戰場從來不是好人們的舞台,卻是狠角色的盛宴,不知道最後一刻的丁汝昌是否已經明白:被李鴻章強製安插在北洋艦隊最高指揮者的位置上,這對他而言,絕不是幸運。

他的一生仍然沒有蓋棺定論,他仍然以巨大的爭議存在於曆史當中。而北洋艦隊,已經灰飛煙滅了。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5年2月17日,上午8點半。作為勝利者的聯合艦隊駛入威海港,接受投降。一直到最後,他們都沒有攻進來,這一次卻是坦途。鎮遠、濟遠、平遠、廣丙、鎮東、鎮南、鎮西、鎮北、鎮中、鎮邊十艘軍艦,全部降下龍旗,改掛日本國旗。

“叫你們拋錨啦!”趾高氣昂的日軍用漢語對著北洋艦隊官兵大聲喝斥,每一個北洋士兵都低下了頭。

這十艘軍艦全部歸了日本,被編入聯合艦隊,日軍將它們保留了中文艦名,這是為了繼續對北洋艦隊的羞辱。強大的鎮遠艦被日軍拖到旅順修複,裝上速射炮,10年以後,它作為聯合艦隊的一等海防艦,出現在日俄海戰的戰場上。日軍打撈起了沉入海底的定遠,把艦體分拆後運回國內,舵盤成了一張咖啡桌的桌麵,甲板成了兩扇大門,其餘的物品作為陳列品供遊人拍照、觀看,一直到現在。

伊東佑亨“特別恩準”練習艦康濟號仍然屬於清國。作為丁汝昌等人棺材的運送船,在接受檢查後開往“華界”。哀鳴的汽笛響起,裝載著丁汝昌、劉步蟾、楊用霖、張文宣、戴宗騫五具棺材的康濟號,淒然離去。投降的士兵默然地看著這一切,在被勒令交出武器、保證再不參戰、接受檢查後,他們也將隨康濟號開赴“華界”——是的,和旅順一樣,威海現在已經不屬於大清帝國的版圖了。

牛昶昞來到了伊東佑亨身邊,請求伊東佑亨能否“再次開恩”歸還廣丙艦。牛昶昞說明廣丙是廣東艦隊的,產權屬於兩廣總督,不屬於北洋艦隊,隻是因為前來北洋會操臨時被征用,如果日方同意,廣丙可以拆掉所有大炮武器,“虛艦而歸”。這種在帝國官場看來很正常的邏輯,被日軍大為嘲笑,伊東佑亨拒絕之後,特意命人將牛昶昞的這封乞求信刊登在日本報紙上,這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日本媒體的笑柄。

然後,日軍在劉公島上岸,將整個劉公島全部拆遷,除了泥土和石頭,能搬走的物品都搬走了,北洋艦隊的總部基地成為了一片廢墟。

落日的餘暉靜靜地照在威海港上,盛極一時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了。2012年的某個周日,我來到了威海,來到了劉公島,這裏已經是一派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而在百年之前,這裏承載著極大的苦難與屈辱,寫照了北洋艦隊將領多舛的命運。在接下來的講述中,我們將發現,這樣的命運隻是整個大清朝命運的一個縮影。

伊東佑亨帶著勝利者的微笑離開了,也許他是有理由值得驕傲的,他在戰爭中學習了戰爭,最後竟然隻以損失兩艘魚雷艇的代價,全殲了不可一世的北洋艦隊。占據威海的任務交給了陸軍,而戰爭遠遠還沒有結束,在東北戰場上還有第一軍和第二軍,形成對奉天的進攻和包圍之勢,日軍將繼續進攻,清國將繼續抵抗,所有人都在等待甲午戰事的最終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