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分為西晉(265—316年)與東晉(317—420年)兩個時期。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取代曹魏,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共傳四帝五十二年。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在建業重建晉朝,史稱東晉,共傳十一帝一百零四年。東西兩晉總計一百五十六年。

(一)西晉

曹丕隻做了六年皇帝,因患傷寒病逝,史稱魏文帝。

曹丕死後,兒子曹叡即位,史稱魏明帝。魏明帝十分荒淫,搶占民間美女,搜羅奇珍異寶,大興土木,營造宮室苑囿,弄得國庫空虛,百姓怨聲載道。曹魏開始衰落了。

司馬懿才智過人,能文能武,深得曹丕信任,被任命為尚書、太尉,掌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

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在臨死前,將魏國托付給司馬懿和曹爽二人,讓他們共同輔佐年僅8歲的兒子齊王曹芳做皇帝。

大將軍曹爽是皇帝的本家,也是曹魏政權裏最有權威的人物,他特別妒忌司馬懿,認為司馬懿對他們曹家的天下是個威脅。

司馬懿為了自保,在暗中加緊了奪權的步伐。齊王曹芳正始十年(249年)正月,曹爽陪同皇帝到皇陵去祭祀先帝,大小官員奉命跟隨。

司馬懿見有機可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政變,將曹爽滅族,他的黨羽也全遭殺害。此後,曹氏政權逐漸轉變成司馬氏政權了。

司馬懿在政變兩年後就死了,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

曹芳左右的人見司馬氏專權,心中憤憤不平,勸曹芳趁司馬昭入見時殺掉他,再用他的兵攻殺司馬師。曹芳同意了,並寫好了詔書,但又不敢發出。他正在猶豫時,走漏了消息。於是,司馬師發動了第二次政變,說曹芳荒淫無度,沒資格當皇帝,讓他回到封國去當他的齊王去了。

曹芳走後,司馬師改立東海王曹霖之子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司馬師死後,司馬昭做了丞相,更加專橫跋扈,一方麵拉攏大批士族作黨羽,一方麵殘殺曹氏一派的大臣。當時,人們都知道司馬昭有篡位之心,因此流傳著“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說法。

由於司馬昭大肆屠殺曹氏一派的人,朝中大臣幾乎全是他的心腹了。司馬昭權重勢大,根本不把魏帝放在眼裏。

曹髦和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三人商議對策。曹髦氣憤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與其坐著等死,還不如早下手跟他拚一場!”王經勸曹髦說:“幹這樣的大事要十分慎重,如果走漏了消息,性命就難保了!”曹髦從胸前取出寫在黃綢子上的詔書說:“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主意已定,死而無恨!”王沈、王業十分害怕,退下後,馬上跑去報告司馬昭。

曹髦帶著宮中衛兵數百人衝出皇宮,要去進攻司馬昭。王經跪在地上哭諫,曹髦不聽。

這時,司馬昭已經命令他的心腹賈充率三千鐵甲軍趕來。在混戰中,賈充讓司馬昭的死黨成濟揮戈刺死曹髦。

曹髦死後,司馬昭怕人咒罵,把弑君的責任全推在成濟身上,滅了他的三族。

接著,司馬昭立曹操的孫子曹奐為帝,史稱元帝,改年號為景元。

司馬昭的政治手腕比他父親司馬懿更厲害,他知道要想把皇帝趕下台,必須先把蜀國和吳國滅掉。這樣,既能提高自己的威望,又可以免得蜀、吳兩國從外麵乘機搗亂。

景元四年(263年),蜀國後主劉禪出降,蜀國滅亡了。司馬昭正在積極籌備稱帝時,忽然中風而死。

過了兩年,魏元帝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逼迫元帝禪位,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