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記,並非這個跳躍靈動的小夥子的強項。為了自己的飛行夢啊,小蔣也是“蠻拚”的。每天早上6點他就起床,拿著書對照模擬器中的複雜電門、按鈕背記別人用一分鍾記憶的知識點,他要花上3到5倍的時間來背記。說起來都是淚啊!誰曾想,今天的飛行英雄,也經曆過青春的途。可如果這份“”,有朝一日,能成就藍天上的燦爛微笑,便值得。
勤奮的小蔣,很快實現了“彎道趕超”。他積累了12本、8萬餘字的學習筆記,每次考試都名列前三甲,為後麵的訓練實踐夯實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超低空試飛,練出的膽魄。
都說蔣佳冀有膽有識,但這膽兒究竟有多大,不好量化,2011年的超低空飛行,如試金石一般,“測”出了男兒膽、英雄氣。
蔣佳冀所在部隊位於霧都重慶。眾所周知,這是著名的“山城”,丘陵眾多,雲霧天氣多,能見度差,地形複雜。2011年空軍頒布新的飛行大綱,規定超低空訓練的高度空間,定在500至50米。大部分同誌建議最低高度按100米執行,這已臨近大綱規定的邊界,與重慶的地形地貌、氣象條件也十分契合。
時任大隊長的蔣佳冀卻精益求精:“我建議按照大綱的最低高度50米實施。隻有平時飛出戰機的邊界性能,戰時才能發揮最大作戰效能。隻有平時多擔一份風險,戰時才多添一份勝算!”
從別人嘴裏說出來,像在說大話,但從蔣佳冀嘴裏說出來,半點兒不摻假。如果說最初選擇飛行的事業,多少帶點兒少年人“刷存在”的傲嬌感:伴隨著一次次向著更高更遠“探險”的旅程,蔣佳冀愈來愈清晰地聽到了血脈裏的鼙鼓之聲。當他飛臨在邊界之上,俯瞰著身下的林莽與大地,身為龍之子女浩大無邊的榮光感,連同那開闊無邊的天際線,將他環抱,融入其中:
原來,我的每一次飛行,有那麼大的意義!
原來,共和國的邊防線,是我們“飛”出來的!
重慶的紅岩文化,對蔣佳冀的浸潤也極深。所謂“紅岩文化”,最核心的精神是精英擔當的情懷。在抗戰救亡、民族危亡之際,一代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中國人,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與日本人作戰,殞身不顧。這一群人,才是民族的脊梁。
對一個職業,從最初的“浪漫”情懷,到願意為了國家民族而擔當,至此,小蔣完成了從一個單純的英俊瀟灑的飛行員,到真正成熟的飛行員的“升級”!
在重慶,還有一個影響深遠的文化傳統,即“袍哥文化”,一言而蔽之,即“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具體到飛行員群體,即長機和僚機,患難與共,生死相依。
任大隊長時期,蔣佳冀有句名言:“我做不到,他們可以不做。”這一次超低空飛行,他也同樣身先士卒。
他駕駛著戰機,分多個批次從300米的高度,一點一點向下探身,150米、100米當高度到達50米時,科幻大片裏的景象在眼前成真了:樹木、建築,極速地掠過飛機外側,稍有不慎,機毀人亡就在須臾之間但蔣佳冀沉著鎮定,幾乎是遊刃有餘地“駕馭”了這一極限高度。任務達成之後,他主動要求增加超低空飛行的時間。白天的飛行漂亮收官之後,又向夜間航行發起衝刺
《孫子兵法》曰將之五要義,將者,智、信、仁、勇、嚴也。當上了大隊長之後,一個指揮軍官需具備的氣質,在蔣佳冀身上,沉澱,凸顯。他還是那個陽光大男孩,隻是多了幾分沉穩與愛琢磨;還是愛笑,隻是,笑容常常沒有以前輕鬆。集體的榮譽感,集體的責任感,代替原來的“我”,燃燒著青年蔣佳冀的小宇宙。
如果說過去他笑起來露十六顆牙的話,現在隻露四顆牙了。
他需要一個機會。這個機會最終會成就他的驚人魚躍。
成就他在長空中放手一搏,虎嘯長吟。
江山代有才人出
蔣佳冀獲得機會,出征“金頭盔”的第三個原因,是:他是一個80後。
80後中國軍人與既往的中國軍人有什麼不同?
一以貫之的革命精神自不待言。
但80後軍人,有屬於他們的時代特質。
他們與互聯網一道成長、對智能手機各種應用嫻熟自如、對電子介質具備天然興趣與敏感度。在世界進入大數據存儲、雲平台共享、人工智能崛起的今天,當代戰爭的形態也在發生深刻變革。信息戰、電子戰,日益取代傳統對抗方式,成為軍事領域博弈的主流形態。李賀名詩,“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今天二維碼、3D打印設備、機械士兵機械臂都可能是吳鉤的變身。實難想象,一旦戰爭在未來中間打響,博弈,會如何驚心動魄,酣暢淋漓。
如果按中國空軍的曆代機型代際沿革排序,具有全新軍事思想、戰術思維、實戰能力的新人、未來人,堪稱“空中戰神4.0。”
“勝利隻向那些能預見戰爭特性變化的人微笑。”蔣佳冀記著杜黑的這句名言。從參加中外聯訓的戰友那裏了解到的外軍的一些情況,更令他茅塞頓開。“未來空中對決中,隻有最大程度地占據信息優勢、電磁優勢,才能把勝利牢牢地握在手中。”他如醉如癡地學習起有關電子戰的種種,理解到位,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