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女子中學(1 / 2)

8從德女子中學

哈爾濱地處東北黑龍江省南部,鬆嫩平原的東端。到19世紀末,才建立了許多滿族移民和漢族墾民的村落。他們在美麗的鬆花江兩岸耕種和漁獵。1898年修築中東鐵路前,哈爾濱一帶已出現近百個村落和數萬名居民的城鎮型聚落,隸屬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統管轄。

1896年,沙俄利用中國在甲午戰爭的失敗,以“幫助”中國向日本“索還”遼東為口實,誘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中俄密約》、《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簡稱《中東鐵路合同》,攫取了在我國東北修築和經營中東鐵路又稱北滿鐵路的特權。哈爾濱作為這一鐵路幹線的總樞紐,“中東鐵路管理局”的所在地,成為沙俄的殖民地。1904年日本和俄國為瓜分東北,在遼東半島挑起日俄戰爭,哈爾濱成為俄軍的後方供應基地。1903年7月,中東鐵路全線通車,帶動了商業的發展和中外移民的大量湧入。憑借優越的地理環境,在20年代,哈爾濱已成為東北北部的經濟中心,成為東方國際貿易大都市。

1900年,中東鐵路工程局派人進行城市建設規劃。他們在南崗(當時叫秦家崗)的城市最高點,設計者以東正教尼古拉中央教堂(俗稱喇嘛台,1966年中拆毀)為中心,向東、西、南、北、西北、東北方向規劃了六條放射性道路。當時南崗區成為中東鐵路管理區為中心的行政辦公區。道裏區是商業分布區,現今的十二道街、尚誌街、中央大街兩旁,布滿各式西方古典和俄式商業建築群,隔江的太陽島(江北)是洋人的別墅區。道外區則是普通中國人居住區。當時流傳著“南崗是天堂,道裏是人間,道外是地獄”的俗諺。

十月革命後,哈爾濱形成沙俄殘餘盤踞和封建軍閥割據的局麵。1926年,結束沙俄勢力把持市政的局麵,由東北奉、吉、黑三剩閥將哈市分割成四大部分,形成各自的獨立王國。奉係軍閥轄治哈爾濱特別市,管理道裏、南崗二區;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轄治哈爾濱市,管理馬家溝、老哈爾濱顧鄉屯、太陽島等地區;吉林軍閥轄治濱江市,管理道外、太平橋等區;黑龍江軍閥轄治鬆浦市。

蕭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哈爾濱的。她考入的中學前身是“從德女子中學”。1926年前,哈爾濱的文化教育多由俄國人壟斷。1923年遼寧發起收回日本人控製教育權的活動後,哈爾濱也自發地力主當局收回由俄國人控製的教育權,興辦民族文化教育,由此創辦了“許公紀念儲材學校”、“從德女子中學”等私人學校。1926年8月,收回中東鐵路沿線教育權後,當局對哈爾濱的學校進行整頓,從德女子中學改編為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校。

“從德兮,鬆江濱,廣廈宏開,氣象新,學子莘莘,先生諄諄。莫道女兒身,亦是國家民,養成了勤樸敏捷高尚德,方為一個完全人”,這是從德女子中學的校歌。“從德”一名顯然是取自“三從四德”一語。“三從四德”是封建社會規範女子行為的標準,而從校歌內容就可以清楚看出,女子中學隻是取儒家“育材”之名,這是一所新興的現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