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校園內外
蕭紅進入女中,分在一年級四班。班級號是按全校班級數統一編排定的。入校時班上學生四十幾人,三年畢業時,僅剩20人左右,中間退學或回家結婚的為多。當時和蕭紅同班的同學有劉俊民、沈玉賢、徐淑娟徐薇、遲伯昌、郭淑媛、王麗穎、林楚芳等。班長是郭淑媛。
初中時代的蕭紅已是什麼模樣呢?據她同學劉俊民回憶,中等身材,圓圓的大臉盤,濃濃的黑頭發,兩個很粗很粗的大辮子,垂得她仰著臉。白皙的臉上,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她很沉靜,平時不太愛說話。
蕭紅和劉俊民這些外縣市考入的同學是在校內住宿的。哈市的同學可以走讀,如徐淑娟;離校遠的也可住校,如沈玉賢。蕭紅的國文教師王蔭芬是魯迅作品的愛好者。受她和其他國文教員的影響,喜好文學的蕭紅,在三年學業中,把學校圖書館裏的魯迅、茅盾、郭沫若、鬱達夫和莎士比亞、歌德等中外名家的《野草》、《呐喊》、《彷徨》、《傷逝》、《女神》、《星空》、《複活》、《獵人日記》、《屠場》、《娜拉》等一一拜讀。就是校方禁止的通俗和豔情小說,她們也好奇地去偷看。據當年的同班同學徐淑娟回憶:當年,“我成了全班寫戀愛信的‘大秘書’,除張乃瑩外,全班同學凡給未婚夫寫的信,幾乎都來請我‘潤色’或‘審稿’。”為了提高寫戀愛信的水平,她們看了不少張資平、葉靈鳳的小說。冰冷的校規在青春萌動的少女麵前,無聲地融化了。
“以前,我們都是很要好的朋友,為什麼在北山上卻你爭我吵了?啊!原來是爬山爬累了!”這是蕭紅1930年發表在女中校刊上的詩《吉林之遊》的一首,署名“悄吟”。據沈玉賢回憶,這筆名就是那時開始用的。問她為什麼要叫悄吟,她說:“悄悄地吟詠麼!”那時蕭紅已常在學校的校刊和黑板報上發表散文和詩歌了。據張秀琢回憶,曾親眼“看到過她中學時期的作文簿。全冊都是用毛筆書成,封麵端端正正地寫著她的名字”。
蕭紅還很有繪畫的天賦。小學時代她就畫房畫鳥,得到祖父的誇獎,總會高興地說:“我長大了要當個畫家。”奇怪的是,進入女中,沈玉賢、王麗穎都加入了美術小組,而她沒有。後來是高昆發現了她的繪畫才能,吸收了她,還成立了“野外寫生畫會”。蕭紅在小組學西洋畫,在高先生嚴格有素的培養下,她們一年學素描,二年學水彩,三年才學油畫,所以她也算是“科班”出身的。
在高昆的帶領下,她們常去公園、郊外、江邊、太陽島等處寫生。大概是受油料、畫布費用的限製,蕭紅總畫一些靜物小品。初中畢業的繪畫作品,許多同學以花草入畫,惟獨她畫的是石頭、煙鬥、煙荷包。高昆取名《勞動的恩物》,認為她有思想。高先生晚年回憶說:“她作的畫,多半是一些平凡的東西,如蘿卜、煙荷包、煙鬥、破帽子等。油畫氣味濃厚,調子較為沉悶,但卻有清新之感”。
蕭紅對繪畫一直情有獨鍾。1936年她隻身去了日本,還表示:“我對繪畫總是很有趣味的,我想我將來一定要在那上麵用功夫的。我有一個到法國去研究繪畫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