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抗戰到底”(1 / 2)

33 ‘‘我們必須抗戰到底’’

約有10天的水路,船到重慶。對於已懷有近8個月身孕的蕭紅來說夠辛苦的了。半途中李聲韻突患重病住進宜昌的醫院。到了重慶,蕭紅住進範士榮家。範家與曹家是同學加親威,照顧是很周到的。當時住房的緊張難以想象。胡風一家三口事先已托朋友找住處,到了重慶還隻能住進朋友讓出來的小旅館7平米的房間。端木蕻良11月8日發表小說《找房子》,反映當時尋找住處的艱辛。

經過短暫休整,蕭紅開始了正常的創作。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兩周年,10月趕寫了《魯迅先生記》一文,這是蕭紅第一篇追記魯迅先生的文章。

月中,完成了4000餘字小說《孩子的講演》。故事的背景在臨汾一帶,講述民族革命大學師生舉行歡迎會,歡迎西北戰地服務團的到來,一個叫王根的9歲小戰士,在演講過程中,思想得到升華的故事。小說借著情節,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因此長期無法公開發表。1938年10月,國民黨成立了中央黨部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在各省和大城市也設立類似機構。要求所有“圖書雜誌原稿”送審,“防止龐雜言論”,實行文化管製。

月底,她又完成長達6000餘字的《朦朧的期待》,也許是為著應付文化管製,小說女主人公李媽是女仆身份,她的心上人,那位抗日戰士金立之,處理成主人的衛兵。沒有點明身份的“主人”和“太太”支持金立之去抗日。他們告訴李媽,金立之是“打仗去,保衛我們的國家”。金立之最喜歡唱的歌是《義勇軍進行曲》,連李媽“都會唱”了。幾年前,在九江農村,李媽送走她的情人去“當紅軍”,現在又送走一位唱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情人去抗日。他們都樂觀地告訴她,打完仗就回來娶她,“那時一切就都好了”。李金之還告訴李媽:“這次,我們打仗全是為了國家,連長說,寧做戰死鬼,勿做亡國奴,我們為妻子、家庭、兒女,我們必須抗戰到底。”李金之走了,李媽做夢了,夢見李金之打了勝仗回家來:“我們一定勝利的,我們為什麼不勝利呢,沒道理!”

從《黃河》到《朦朧的期待》,蕭紅一直用筆向廣大讀者發出強烈的信息:抗戰必勝,人民會一切都好的!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證明蕭紅此時的心態和情緒呢?偏偏有人,一些自稱是她“知己”的人,把她“回憶”成,和端木蕻良結合後,成了她最悲苦、最壓抑,思想走下坡路的階段,不知是蕭紅錯了,還是某些人心裏太陰暗了!

11月,蕭紅進入了臨產期。戰時重慶早已打破平時秩序,一切處在混亂中,醫療條件本來就差,現在人多設備少什麼都是緊缺,加上當地方言限製了正常的交流。《胡風自傳》就生動記述梅誌在1939年1月生孩子的遭遇,結果生在了旅館裏。相比較,蕭紅則幸運多了,她去了不遠的江津小鎮,住在白朗家裏。有羅烽母親的經驗和知心朋友的關心,環境和條件是不錯的。蕭紅在那裏住了二十幾天,生孩子後,羅烽來信,說:“產一子已殆。”端木去信安慰蕭紅。蕭紅回來後不再談起此事。但據白朗寫於1942年的《遙祭》,透露蕭紅在白朗處脾氣變得“暴躁易怒”。從白朗回憶的內容看,當時蕭紅得了產後抑鬱症,國外又稱之為“美狄亞綜合症”,隻要了解這種病的症狀和起因,就能理解蕭紅當時的心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