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瑪麗醫院
蕭紅與史沫特萊同住霍爾主教的別墅,條件和環境都是格外的優越,她珍惜這短暫的機會奮力寫作,但頑固性頭疼影響了她,也引起史沫特萊的注意。史沫特來去瑪麗醫院冶病,便勸蕭紅也去做檢查,院方認為蕭紅的頭痛源於她婦科方麵的毛病。
蕭紅在哈爾濱那段貧困生活中,留下了痛經和頭疼、胃痛的病根,這在《商市街》中多有記錄。到上海後依然反複發作。在上海和日本時,還往往一連十幾天發燒,不知是否那時就已被肺結核浸潤?她曾聽從許廣平勸告,服用烏雞白鳳丸,緩解了肚痛。初到香港時,亞熱帶的濕熱使她很不適應,寫幾天文章就要病幾天,慢慢也就適應了。這次診斷後給她做了手術,但出院後頭痛毛病依舊,使她不能閱讀,不能寫作,這樣又去醫院檢查。拍X光,發現肺部有黑點,7月,診斷為肺病住進四等病房,後因夥食差又調至三等病房。
當時肺部已鈣化,醫生卻主張把鈣化點挑開,用時新的充氧療法徹底治療結核病,結果蕭紅愈加虛弱,咳嗽加劇,反而離不開病房了。
蕭紅的病榻在瑪麗醫院四樓的前方大陽台上,為的是讓她充分吸收自然空氣中的富氧。麵對大海和萬裏長空,呼吸空曠的新鮮空氣,蕭紅安心養病。她讀著一本聖經,還在為“馬伯樂”這個人物構思新的故事。見到端木蕻良和袁大頓的到來,總嚷著太寂寞,要他們多帶圖書來。醫生卻不主張蕭紅用腦,隻好每次帶些畫報,她自嘲自己成了孩子。
當蕭紅第一次手術消息告訴遠在上海的許廣平時,她來信說:“香港來人既多,你們當可大熱鬧一番了,不勝羨煞,不過,蕭先生美中不足,不知近來可好些沒有?為念。”同信郵來她和海嬰的一張近照。在《時代文學》第一期上,端木蕻良發了關於魯迅的專題畫刊,其中一幅是荒煙的木刻魯迅肖像圖,及許廣平與海嬰近照,並製作了許廣平書信影跡。在五六期合刊發了紀念魯迅逝世五周年專刊,有一幅是端木蕻良親自用手指沾墨畫的魯迅肖像指畫。他在裁紙時手指劃破,順手沾墨汁消毒,忽而想到指畫。
蕭紅住院期間,著名舞蹈家戴愛蓮也因肺病需開刀住進瑪麗醫院,恰與蕭紅鄰屋。她是因二戰爆發,1940年1月由英國到香港。由於生長國外,對中文一竅不通,到港後隻與宋慶齡、廖夢醒等交往較多。1941年1月,在宋慶齡的辦公室與葉淺予舉行了婚禮,後來去了桂林、重慶。秋天因患上肺病,特地慕名來香港瑪麗醫院治療。住院後,宋慶齡不顧結核病易傳染,常來看望她。端木蕻良每次把宋慶齡在隔壁探視戴愛蓮的消息告訴蕭紅,她都抑製不住想過來見見宋慶齡,隻是一考慮自己肺病在身易傳染,宋慶齡事務繁忙,隻好把企望壓在心頭。戴愛蓮曾過來看望蕭紅,她回憶說,蕭紅“雖然身體虛弱,但頭腦清醒,精神樂觀”,“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話是不差的,蕭紅當時對富氧治療肺病很有信心,大夫也不認為她的病有多嚴重。她當時的關注點仍是創作和時局。柳亞子的女兒柳無垢與端木蕻良是清華同學,曾給宋慶齡當過秘書,英文很好。端木蕻良約她翻譯作品在《時代文學》發表,因此與蕭紅也相識了。她後來回憶說,蕭紅在住院和出院後,她去探視過幾次,蕭紅與她談的,是當前“文壇的寂寞,國內青年的苦悶,文化工作者的崗位和怎樣守住自己的崗位”。她最後一次去家裏看望蕭紅,與她談到在武漢小金龍巷被當局拘留的事件,依然是與當局實施白色恐怖有關的話題。這些事實充分反映出蕭紅在病中的精神狀態。
進入9月,為紀念“九?一八”事變十周年,香港方麵搞了一些紀念活動。報刊發表了《旅港東北人士“九?一八”十周年宣言》,表明早日將抗戰進行到底解放家鄉的心聲。簽名者有端木蕻良、蕭紅、於毅夫、周鯨文等374人。
《華商報》在9月18日當天設了“九?一八十周年紀念專頁”,刊載了端木蕻良等人的文章。端木的《土地的誓言》像散文詩,激情熱烈地表達了懷鄉之情。蕭紅撰寫了《九?一八致弟弟書》發表在9月20日的香港《大公報》副刊《文藝》和9月26日桂林版的《大公報》。這篇書信體長文,全麵回顧了她和弟弟張秀珂的親情,和她強烈的思念。從1938年在臨汾與秀珂失之交臂未能見上一麵,已是四年音信全無,特別是皖南事變發生,她更惦念已是新四軍一員的弟弟的命運。但在文中,蕭紅表達出的是樂觀和信心,取得是“中國有你們,中國是不會亡”的高昂姿態,完全沒有重病中悲觀失望哀怨的情緒。9月1日出版的《時代文學》也發了一組紀念“九?一八”十周年的詩文。其中有署名蕭紅的《給流亡異地的東北同胞書》。此文是1938年在武漢發表的《寄東北流亡者》一文增加了一些內容,端木蕻良又重新發表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