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誰讓咱們票房高呢(1 / 2)

《人物》的節目雖然隻有一個時,但是采訪的內容卻明顯不止一個時的量。沐茗和林凱馳足足聊了近三個時,才結束了這次的采訪。

“最後,沐導,如果方便的話,能不能透露一下接下來的計劃。”林凱馳在臨近結束的時候詢問道。

“沒什麼不方便的。我接下來準備翻拍一部歐洲的改編的電影,是取材於真實事件的。而且,在國內也曾經發生過。這應該不能算一部商業片,如果時間合適,我準備參加明年的戛納電影節。”

這個問題,節目組自然不可能減掉,所以《人物》的觀眾算是第一批知道《房間》這個電影項目的人了。當然了,他們現在還不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當並不能阻止大家的驚訝。

什麼情況?沐茗不拍商業片,轉拍現實題材,還要參加戛納電影節,這肯定是奔著拿獎去的啊。

但關鍵是,沐茗的前三部電影都是商業片。即使《才槍手》裏有反應現實的趨向,也仍然是標準的商業片的拍攝手法。

所以在很多觀眾的心裏,沐茗已經被定義為了一個商業片的導演。當然了,是屬於最頂尖的那一撥。

但是現在,你告訴我要拍一部現實題材的,還準備拿獎。難道是,準備投身文藝片的領域了嗎?

“嗬嗬,有的人真的把自己當做是才了。拍商業片就好好的鼓搗商業片就得了,別再來糟蹋文藝片了。”

不少沐茗的反對者,還有一些業內眼紅的人紛紛跳了出來,在網上對沐茗冷嘲熱諷。

“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熟悉的領域,沐茗導演在商業片的領域裏無疑是很有賦的。但是文藝片和商業片不同,它是需要人生感悟的。我們能期待,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感悟嗎?”

不隻是這些黑粉,沐茗的粉絲也有不少擔心的。商業片導演轉型文藝很常見,但那都是有個緩慢的過程的。哪有像沐茗這樣,一言不合就直接改變風格,而且還直接奔著戛納去了。

他們擔心《模範生》的成績太好了,所以導致沐茗有些自大了起來。

沐茗對這些言論也很無奈。自己就了個“取材現實”,怎麼就變成要拍文藝片了。

《房間》能算是文藝片嗎?

或者,類比一下同類影片。《美麗人生》能算文藝片嗎?《辛德勒名單》能算是文藝片嗎?

“商業片帶些文藝內涵,無疑能讓電影更有深度;文藝片帶些商業元素,也能讓電影的受眾更加廣泛。無論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都是電影的一種風格罷了,為什麼要分得要壁壘分明呢?”

沐茗在微博上留了一段話,就不再去理會網上的爭論了,主要是因為沒有時間。這會的沐茗,已經帶著趙同學,以及鳳九、董子建、陳遙還有《才槍手》劇組的一眾成員飛去寶島了。

至於原因,自然是為了參加今年第51屆的金馬獎了。

·············

算起來,這是沐茗第二次來寶島了。上一次是去年,也是為了金馬獎。不過那次連報名都沒有,完全是來看熱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