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悲回風(14)(1 / 2)

[53]《餘季豫先生挽詞二首》,載《陳寅恪集·詩集》,陳美延編,北京三聯書店2009年12月三版。此詩作於1955年。餘季豫即餘嘉錫(1883-1955),湖南常德人,字季豫。目錄學家、文獻學家,以《四庫提要辨證》知名當世。二十年代至京,此後一直在北京任教。1931年至1949年任輔仁大學教授兼國文係主任,與任教清華的陳寅恪友善,並在1948年與陳寅恪同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中共建政後,餘被免去教職,1952年摔傷右股,因腦出血而癱瘓,至1955年因進食時被噎而辭世。陳寅恪為餘氏生前最知心的好友,二人多有詩唱和,可謂情投意合。

[54]《吳宓日記·續編》,第五冊,吳宓著,吳學昭整理注釋,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出版。內中提到的陳序經(1903-1967),出生於海南島文昌縣。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博士,後偕夫人赴德國柏林大學研究政治學、主權論和社會學。回國後在南開任教,並一度出任西南聯大法商學院院長。1948年任嶺南大學校長。1949年,說服陳寅恪、薑立夫等著名學者留在了大陸。1952年院係調整之後,先後出任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副校長。1957年,兼任暨南大學籌備委員會副主任。1963年,任暨南大學校長、校董事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校董事會副主席。1964年秋,因為在香港出版東南亞古史,被中共領導人劉少奇不分青紅皂白怒斥為沒有組織紀律,下令將其調任南開大學副校長,並發狠說“此人以後永遠不能擔任正職”。“文革”期間,陳序經受到迫害。1967年2月因心髒病突發逝世,享年64歲。紅衛兵說是畏罪自殺,後解剖屍體,未做結論。陳氏留在中山大學的書籍被造反派當廢品賣掉。

[55][68]陳寅恪集·詩集》,陳美延編,北京三聯書店2009年12月三版。

[57]《雨僧日記》,1959年2月27日條。轉引自《吳宓與陳寅恪》,吳學昭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

[58]《吳宓日記·續編》,第五冊,吳宓著,吳學昭整理注釋,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出版。

[61][63]吳宓自編年譜》,第231頁,吳宓著,吳學昭整理,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二版。

[59]梅伯青《晚年的吳宓與梁漱溟——吳宓先生關門弟子周錫光訪談》,載《成都日報》,2009年7月20日。

[64][77]泉根《吳宓先生年表》,載《追憶吳宓》,李繼凱、劉瑞春選編,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66]《吳宓與陳寅恪》,吳學昭,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年3月1版。吳學昭在整理時按:信中所言陳寅恪出生年月有誤,應為1890年,唐稚瑩係唐篔別名。

[67]陳寅恪夫婦去世的消息,吳宓至死不知,因而經常夢見與陳氏相聚的時光。據1973年6月3日《吳宓日記》載:“陰雨夜一時,醒一次。近曉4:40再醒。適夢陳寅恪兄誦釋其新詩句‘隆春乍見三枝雁’,莫解其意。”

[70]壺公《陳寅恪先生之死》,載台北《中央日報》副刊,1970年1月26日。

[71]《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增訂本)卷下,蔣天樞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見一九六八年條,引“申請書”。

[72]《陳寅恪集詩集》,陳美延、陳流求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此詩為該詩集所收陳寅恪詩最後一首,據陳寅恪女兒、編者陳美延和陳流求注:“此聯可能預作於一九六七年前後。”

[73]《宗岱和我》,甘少蘇著,重慶出版社1991年出版。

[74]《吳宓日記·續編》,第六冊,吳學昭編,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出版。六月十五日條。

[75]周錫光《追記吳宓教授》,載《追憶吳宓》,李繼凱、劉瑞春選編,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