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南" 全部作品:
嶽南 0 萬字 2021-04-21
南渡北歸.南渡:全2冊,2,401650388,莫言領銜推薦,近千萬字珍貴資料精心打造,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大師命運變遷!本著是《南渡北歸》第一部,描述了抗戰爆發前後,中國知識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從敵占區流亡西南的故事。時間從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始,繼之平津淪陷,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南渡西遷,先長沙後昆明、蒙自辦學的歲月,同時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在抗戰
嶽南 36 萬字 5個月前
關中平原,驪山腳下,巍峨的秦始皇陵已沉睡兩千多年。直到1974年3月,附近村民在打井時打出一堆“瓦爺”,幾處兵馬俑坑重見天日,才拉開了秦始皇陵發掘考古的序幕。本書全景展現了秦始皇陵兵馬俑被發現、發掘的詳細過程,後世對兵馬俑的保護情況和國寶出土後各方的恩怨糾葛。此外,作者還通過對兵馬俑等文物背景的分析,再現了秦始皇及其臣僚妃嬪的跌宕命運,探討了大秦帝國的榮辱興衰和秦始皇一生的是非功過。
嶽南 37 萬字 2023-12-21
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率部闖入乾隆、慈禧兩座地宮,劈棺拋屍,將價值連城的曠世珍寶洗劫一空,釀成了中外文明史上驚天動地的大案。回顧這段曆史,不禁讓我們對清東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力圖去還原當時的情景。而本書在此基礎上又精心勾勒出曾經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一幅幅真實曆史畫麵,詳盡介紹了清朝帝後陵寢的建製、規模和帝後王妃的入葬經過,生動地再現了中國末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曲折過程。
嶽南 30 萬字 5個月前
四川的三星堆和金沙遺址,以其神秘的出土文物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瑰麗的玉石器、形似外星文明的青銅麵具、造型精巧的青銅神樹、熠熠生輝的太陽神鳥金箔……如此種種,無不向世人展示著古蜀文明的絢麗多彩。那麼,三星堆和金沙文化分別處於古蜀文明的哪一階段?它們之間有哪些聯係?它們的興起和消失經過是怎樣的?出土的文物都有哪些豐富的寓意和內涵?這些問題,在本書都能一一得到答案。本書生動呈現了四川廣漢三星堆和成都金
嶽南 157 萬字 2019-04-01
講述的是上個世紀大批知識分子冒著抗戰的炮火由中原遷往西南之地,而後再回歸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時間跨度近一個世紀,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紀人文科學領域的大部分大師級人物,如蔡元培、王國維、梁啟超、梅貽琦、陳寅恪、錢鍾書等。作品對這些知識分子群體命運作了細致的探查與披露,對各種因緣際會和埋藏於曆史深處的人事糾葛、愛恨情仇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釋解,讀來令人心胸豁然開朗的同時,又不勝唏噓,扼腕浩歎。
嶽南 0 萬字 2021-04-23
南渡北歸.北歸:全2冊,2,401652885,新增10萬字全新內容,未刪減完整版!莫言領銜推薦,首次披露台灣中研院大量珍貴史料,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的命運變遷!《南渡北歸. 北歸》是《南渡北歸》第二部,抗戰勝利前後,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又做出了怎樣的抉擇?突出地再現了董作賓、李約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蔣夢麟、聞一多、劉文典、羅庸、鄭天挺、吳晗等中外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的
嶽南 0 萬字 2021-04-23
南渡北歸.離別:全2冊,2,401653002,新增10萬字全新內容,未刪減完整版!莫言領銜推薦,首次披露台灣中研院大量珍貴史料,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的命運變遷!《南渡北歸.離別:全2冊》是《南渡北歸》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在回歸久違的故土家園之後,因內戰爆發和各自的政治歧見,不得不忍痛離別,遙天相望,以及在海峽兩岸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政治氛圍中所遭遇的命運劇變。,
嶽南 1 萬字 5個月前
這是一本寫民國大師的故事書。講述了魯迅、梅貽琦、沈從文、錢鍾書、錢穆、林徽因、冰心等46位民國人物,共182個真實人生故事。故事題材包括9個方麵:大師的趣事、學問、風骨、友情、師生情、親情、人生選擇、人生終以及西南聯大往事。每個故事600字左右,短小精悍,是一本趣味性更強的大師小傳。
嶽南 56 萬字 2019-04-01
本書是《南渡北歸》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在回歸久違的故土家園之後,因內戰爆發和各自的政治歧見,不得不忍痛離別,遙天相望,以及在海峽兩岸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政治氛圍中所遭遇的命運劇變。除述及遷往台灣的朱家驊、胡適、梅貽琦、傅斯年、李濟、董作賓、石璋如、蔣夢麟、葉公超等幾位大師級人物,著重描述了留在大陸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陳寅恪、吳金鼎、曾昭掄、曾昭燏、陳夢家、穆旦、向達、葉企孫、饒毓
嶽南 35 萬字 5個月前
1971年底,湖南長沙的一家醫院在挖防空洞時,偶然發現了一個能噴氣、點火即著的地下洞穴。經考古人員發掘後發現,裏麵竟埋藏著數千件珍貴的文物和一具完好的女屍。這就是著名的馬王堆漢墓。這位墓主人的真實身份是誰?為什麼在地下沉睡兩千多年而屍身不腐?本書講述了考古人員對馬王堆三座漢墓進行考古發掘的時代背景、曲折過程,展現了在當時特殊的曆史條件下,決策者、發掘者們遇到的困難與付出的艱辛。作者還通過對出土文
嶽南 35 萬字 5個月前
孫武、孫臏是否同一個人?《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是什麼關係?這些爭議千年的學術懸案,隨著1972年山東臨沂一座漢代古墓的發現,而冰消雪釋。這座古墓,就是出土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的銀雀山漢墓。本書用紀實文學的手法,講述了銀雀山漢墓的發現、發掘過程, 並對眾多學者通過研究考證出土竹簡從而澄清“孫武、孫臏並非一人”的全過程,進行了忠實記錄。在此之餘,本書還對薑子牙、管仲、伍子胥、孫武、孫
嶽南 34 萬字 5個月前
1996 年,為了建立夏代和商代前期的年代框架,複原商代後期和公元前841年之前西周各王比較準確的年代,國家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最終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國有科學依據的曆史紀年從“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作為一部描述這一工程的紀實文學,作者隨“工程”追蹤、采訪數年,全景展現了專家們針對二裏頭、殷墟、鄭州商城、晉侯墓地等夏商周遺址,用曆史學、考古學、文獻學、天文
嶽南 22 萬字 5個月前
秦漢鼎革之際,在嶺南地區曾有過一個曆時近百年的地方政權——南越國。直到漢武帝繼位後,南越國才徹底歸入大漢版圖。那麼,南越國是如何建立的?它與中原政權發生過哪些恩怨糾葛?五世南越王的陵墓又藏於何處?這些縈繞在後世很多人心頭的疑問,在本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本書再現了20世紀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廣州象崗山發現、發掘南越國第二代王趙胡(眜)陵墓,以及通過出土文物分析推斷墓主信息的曲折經過。隨著作者視角
嶽南 28 萬字 5個月前
1929年,裴文中等考古學家在北京周口店發現“北京人”頭蓋骨化石,震驚全世界。然而,在之後的戰亂中,這些國寶卻在轉移途中神秘失蹤。幾十年來,關於“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下落,有毀在中國說,有被劫往日本說,有美國人調包說,還有隨輪船葬身海底說.....眾說紛紜。本書以“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撲朔迷離的命運為藍本,結合作者的調查和采訪,講述了周口店遺址發掘和化石從發現到轉移、遺失以及後來各方尋找的曲折過程
嶽南 48 萬字 2019-04-01
本書是《南渡北歸》第一部,描述了抗戰爆發前後,中國知識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從敵占區流亡西南的故事。時間從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始,繼之平津淪陷,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南渡西遷,先長沙後昆明、蒙自辦學的歲月,同時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在抗戰烽火中艱難跋涉的曆程。突出地描寫了蔡元培、胡適、陳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濟、林徽因、金嶽霖、梅貽琦、馮友蘭等大知識分子的生活、學
嶽南 350 萬字 4個月前
“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是作家嶽南等先後在二十年間寫成的敘述中國近年來重大考古與發現的探秘紀實係列作品集,作者采用紀實文學的手法,將發掘全程分層鋪開,在考古發掘過程融合大量相關的重要曆史背景,人物事件之間自如切換,情節生動,引人入勝。還原考古真相,探秘尋幽紀實,帶你走進真實的古墓,為讀者展現了風雲變幻的曆史畫卷。全套叢書共計11本,分別為:、《風雪定陵——明定陵地下玄宮洞開記》、《複活的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