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自昆明遷川,主持籌劃和負責大局工作的是在教育界頗具聲望的校長周均時。周氏早年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留學時,與第二次赴德留學的朱家驊是同學,期間還結識了陳寅恪、傅斯年、俞大維,甚至後來的中共領導人朱德等勤工儉學的留學生,並與之結為好友。1924年,周氏歸國,先後執教暨南大學、中央大學、重慶大學。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周均時臨危受命,擔任同濟大學校長並負責大學南遷事務。無論同濟大學在昆明還是在李莊期間,周均時按照同濟是中國唯一一所用德語教學的高等學府,並肩負溝通中德文化交流重大使命這一特點,積極主張在抗戰期間仍然要盡可能地吸收德國的先進科研成果,為國家培養堪當大任的實用人才。隻是好景不長,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香港等地相繼淪陷,國學大師陳寅恪生死不明,西南聯大爆發學潮。消息傳到李莊,與陳寅恪在歐洲留學時期交情甚厚的周均時,頗為孔氏家族的霸道與陳寅恪等文化知識界人士的命運不平,遂以激憤之情,親自鼓動、帶領同濟大學師生上街遊行,共同聲討“飛狗院長”孔祥熙及其家人的惡行,並將同濟大學的行動和言論通電全國。在重慶的蔣介石因為孔係人物暗中相告與挑撥,大為惱怒,認為周氏煽惑學生,有意給當局製造難堪。一氣之下,便通過陳立夫把持的教育部,撤銷了周的同濟大學校長職務,調任重慶大學教授兼工學院院長,同濟大學校長一職由剛從德國歸來不久的丁文淵接替。
丁文淵(號月波)乃原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丁文江的四弟,江湖上號稱丁老四。1920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科,後留學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醫學院並獲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參議、考試院參議、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參事等職。珍珠港事件後,隨著中國對德、意、日法西斯邪惡軸心國宣戰而被召回國內,代替周均時來到李莊出任同濟大學校長。盡管丁文淵和丁文江屬於同胞兄弟,但無論當時還是之後,這位丁老四在學問和為人處世等諸方麵,都無法與著名的“丁大哥”相提並論,尤其是人品道德,可謂與“楷模”丁文江背道而馳,被世人廣為詬病。
丁文淵一到同濟大學,除不遺餘力壓製正義力量和學潮,還經常幹些雞鳴狗盜見不得人的惡事、醜事和上不了台麵的齷齪事,出任校長不到兩年,就被同濟大學的童第周、王葆仁、唐哲等24位知名教授告垮弄翻,成為教育界的反麵教材和一個教訓。當時在同濟大學擔任招生委員的李清泉(李莊人)曾有過這樣一段回憶:“周均時校長是學土木工程的,曾在德國留學和工作達十八年之久。第一次世界大戰柏林被圍時,他曾與當地人民同甘共苦,但對德皇威廉第二和納粹黨很反感。他平易近人,生活儉樸,雖在國外多年,卻沒有洋氣息,沒有穿過西裝,一頂舊呢帽不知戴了多少年,已成了暗褐色。他用人標準講究德才兼備,聘來的教授、講師,大多是國內的知名人士。後來接替他的丁文淵校長就與他剛剛相反,官僚架子十足,是蔣幫的一個文化特務。他在李莊郊外購有住宅,出入不管遠近都要坐轎,每天所著西裝都要換上幾次,一副假洋鬼子像。對比之下,印象很深。解放後我才知道周均時校長自李莊卸職後回到重慶,即被蔣幫把他關在中美合作所,於1949年殺害。雖已事隔多年,思之令人淒愴不已。”[16]
李清泉回憶此事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難免沾染了那個時代的特征。從其他旁證材料看,丁文淵在李莊同濟大學的所作所為,令大多數有正義感的師生深惡痛絕應是事實,但要說是一個“文化特務”,還沒有足夠的資料加以認定。周均時離開李莊赴重慶後,亦沒有被關押,仍在重慶大學任教,後被國民黨特務秘密逮捕繼而遭槍殺,是1949年的事。一個剛正不阿的著名學者最後竟慘死在蔣係特務的槍口之下,惜哉![17]
到野外捉青蛙的童第周
李約瑟一行進入李莊禹王宮,受到同濟大學以丁文淵為軸心的領導層熱情歡迎和接待,李約瑟在《四川:自由中國的心髒》一文中寫道:“該大學校部也在一座廟裏,但該廟不供奉孔夫子,而供奉大禹,他是傳奇式的灌溉工程師。他在古代向中國人傳授水利和防止洪水災害的知識。從演講台上人們可以俯瞰下麵漩渦翻滾的棕色奔流江水。在露天的大廳裏,學生集合聽專題講座。”[18]在訪問期間,李氏一行對同濟大學各學院做了較為詳細的考察,並對教學設備和師生情況進行了解,李氏親眼目睹了戰時中國教育界的狀況:“在這裏,同濟的物理係和化學係艱難度日,因為如同武漢大學一樣,他們的儀器大多在轟炸中和從東部運來時受損,但工學院各係都欣欣向榮。該校有一座自己的發電廠,學生們花大量時間來組裝和架設從下遊運來的大量設備。這裏也有同盟國的協助,因為那位研究鋼結構的教授就是位波蘭人。尤其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由能幹的葉雪安博士領導的測繪係,設備精良,幾乎壟斷了中國對勘測員和製圖員的培養。”[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