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角逐(2)(1 / 3)

迫於重慶最高當局的壓力,4日上午,雲南省地方當局於警備司令部軍事審判庭正式開庭“公審”投彈罪犯。審判長由新上任的省主席盧漢擔任,邱清泉第五軍的軍法處長擔任主審法官,李宗黃、關麟征為陪審官。昆明各校均沒有派代表參加,聯大個別教授僅以私人身份旁聽。庭審之後,當場宣布陳奇達、劉友治兩退伍軍官為凶犯,判處死刑,立即槍決;判處從犯陳雲樓解渝法辦。為把事情與其一貫宣傳的共黨煽動破壞聯係起來,李宗黃又指使黨徒畫蛇添足地編造了一個離奇故事,大致內容是:據陳、劉二犯交代,他們之行凶,純為事前在街上偶然遇到一自稱薑凱的共產黨員所唆使,手榴彈亦為該人所提供,薑凱還給了每人三萬法幣的報酬雲雲。這一拙劣的虛構故事用密電傳到重慶後,連深居大內的蔣介石都不相信。5日上午,蔣召見侍從室唐縱等人聽取昆明慘案的彙報,明確指出:“昆明學生慘案之公開審訊消息,公開指明共產黨所為一點,頗不妥。該薑凱如何與陳奇達相遇,其詳情應予公布。”[13]其意在於暗示李宗黃等不要繼續丟人現眼,捏造的故事太小兒科了,等把故事編造得圓一點再對外公布,否則將為世人所不齒,弄不好還要惹火燒身,牽扯出說不清、道不明、越抹越黑的大亂子。[14]

這個時候蔣介石尚不知道,所謂公開會審與宣判死刑和槍決罪犯,整個過程都是關麟征、邱清泉等玩弄的騙局。所謂凶手陳奇達,係搶劫黃金的第五軍炮兵營營長;另一個係倒賣軍服的第五軍上尉軍需。

當時二人均關押在第五軍軍法處。經關、邱等高級將領授意,軍法處威逼利誘,二犯同意公開露麵並當眾承認為慘案的“凶手”。庭審之中,二犯稀裏糊塗地被押入囚車在郊外槍決。[15]

神秘人物暗中操縱學潮

就在雲南軍政大員表演性地“公審”投彈罪犯時,4日上午9時,代梅貽琦主持校務的葉企孫在清華辦事處召集聯大教授會,就學潮問題進行討論。會議主席由葉企孫擔任,中文係教授聞一多以書記員身份負責記錄。教授們圍繞學潮是息事寧人地盡快結束,還是添油加醋地繼續擴大等問題激烈辯論。以聞一多、潘光旦、吳晗等為代表的一派教授力主擴大學潮,與當局爭勝,鬧他個人仰馬翻,天地變色。而以三青團負責人姚從吾為代表的另一派教授,表示強烈反對,力主盡快結束學潮,恢複校園秩序。兩派的主張分別都有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政治背景支撐,因而整個教授會議實際演變成了國共兩黨安插在聯大的代表在較勁、談判。雙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最後出現了“空氣緊張,且幾瀕分裂”[16]的局麵。

關於三青團與中共力量對西南聯大的滲透並形成氣候的具體時間,據可考的資料顯示,源於1938年。這年的7月9日,三民主義青年團在重慶成立,蔣介石任團長,陳誠為書記長。9月底,國民黨西南聯大直屬區黨部及三民主義青年團西南聯大分團部籌備處成立,由曆史係教授姚從吾任籌備處主任。未久,姚從吾任直屬區黨部書記長,教育係主任陳雪屏任青年團分團部主任。為了加強隊伍建設和發揮作用,姚陳二人領導的黨、團部門,分別在聯大師範學院設有專門辦公室,三青團還在新校舍布置一間“中正室”,陳列《中央周刊》《文藝先鋒》等雜誌,每天午後開放,同時出版《青年》壁報,發表與學生社團群社主辦的《群聲》《臘月》等壁報,以及其他壁報針鋒相對的言論。也就在這年的10月,中共西南聯大地下臨時支部成立。1939年春,中共雲南省工委批準中共西南聯大地下黨支部委員會正式成立並開始活動。[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