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春城臨安(1 / 2)

完,老婦人沾了碗底剩下的茶水,快寫下一顛轉過來的字,旁的茶客伸長脖子湊上來看稀奇,老婦人見人窺視,揚袖揩抹幹淨,幾上隻餘一片水跡。 Ww W COM

也不問對方是否看清或者明白,老婦人抖了抖袖子,翩然離座,茶倌用心煎煮的一壺好茶也不要了。

晨光從茶棚外撒進來。隨之而來的是一名佩刀的侍從,在門外催促元靈均啟程。

“你是廖家子?”還未走遠的老婦人突然駐足,詢問那人。

南方多劍客,北方多刀客。侍從的腰中佩懸一柄長刀,刀室為黑色,刻有特殊的獸紋徽記,行走江湖的人隻一眼就能看出,刀是屬於北方廖氏的傳家刀。

那人遲疑一會,大概已知對方身在江湖,特意躬身行上一禮,有禮有節地回道:“晚輩九萬,請問前輩是……”

“鵬摶九萬。想必令尊對你十分器重,可惜啊,困在樊籠裏的鵬還能再扶搖直上嗎?”

老婦人一陣大笑,幽幽閃爍的右眼注視著茶棚中的眾人。

“告辭了,諸位。”

竹杖的“嗒嗒”聲再次響起,回蕩在寧靜的清晨。

迎著初升的朝陽,車隊又一次整頓上路。元靈均看著道路兩旁蔥鬱的林木,忖度著老婦人的古怪處,轉而想到,此番進京便能赴當初的長亭之約,執扇會告訴她那個故事的結局,但是執扇還能否認出自己啊?

“娘子請慢行。”

“停車。”

元靈均從馬車出來。十幾名青年策馬向車隊奔來,當先一騎上的白衣青年朝元靈均揮手示意。

馬聲啾啾,揚蹄飛奔,似有衝撞過來的趨勢,身畔的黑麵侍衛立即擋在最前麵。

在十步之遙的地方,白衣青年勒馬墜鐙,對元靈均抗手一禮,“在下隴西徽濬,是往臨安城的商旅,不知可否與女郎同行作伴?”

“你知道我要去臨安而不是別處,實在會讓人多想。為何要與我同行?”路上行人又不止他們這一隊,元靈均不解,看看九萬,示意他不要太緊張,又看向青年人。

徽濬避而不答,似乎很著急,“煩勞娘子能偕在下一程,在下若能平安抵達臨安將感激不盡。”

“看來你是遇到難處了,過來同路吧。”

徽濬沒料到會對方如此爽快,立即拜謝,揮手示意他的隨從們跟上。

九萬皺起眉頭,主君決定的事雖無更改的餘地,還是低聲勸阻:“此人來曆不明,和車隊同行恐有不妥。”他考慮到萬一是別有用心之人混進車隊,可是防不勝防。

“不見得人人都對我有惡意。九萬,別緊張,我可不是長於婦人之手。”

九萬不再勸,瞥一眼徽濬腰帶上的樸素短劍,冷冷道:“到了臨安還請郎君盡快離去,勿要再跟隨。否則——”九萬按了按長刀。

徽濬笑道:“自然是。”徽濬如此自覺,九萬也沒有理由繼續警示。

“主君有點悶悶不樂。”內侍牽住使女鯤嬌的袖子,意指主君給九萬臉色看。鯤嬌瞪他一眼,爬進馬車,內侍扁扁嘴巴,隨之也登上了後麵的馬車。

元靈均又想起了老婦人,一邊回憶她的古怪之處,一邊琢磨她的話,總覺得她有話沒完。老婦人有一隻眼睛被利器剜去,一定經曆過非人折磨,比如言中了別人的命途而被施以報複。

太陽爬上了中,越是往前,路途越是平坦開闊,馬車不再顛簸。奔波多日終於要進城了,大家雀躍不已,趴在窗上欣賞京郊的風景,一路上歡笑聲此起彼伏。

從蒙蒙亮走到日頭高照,車隊停在驛站用過午食,從臣告知大家,車隊上了路就不會停了,要一直到別館,於是男男女女都大吃特吃,攢夠力氣,到了別館才搬得動行裝。

三年不見,臨安城有什麼變化呢。

鯤嬌隔著半透明的帷幕望向窗外,雨水侵潤過後,秋潮裏帶著沁人心脾的草木氣息。

“主君快看,臨安真是四季如春呢!”

“不愧是春城。”

臣屬們也忍不住驚歎起來。

高大的城門近在眼前,有人敲響了車壁,示意有事稟告。鯤嬌掀起帷幕,一張年輕的麵孔湊過來。

“臨安到了,在下也該去尋主人,就在此與娘子別過。”徽濬想了想,又道,“一路多虧娘子搭載,在下無以為報,待尋得主人後,再置備酒食與娘子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