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這個坑爹的潛意識,多少當紅明星一蹶不振。
在普通電影中一直以塑造高大全人物形象而出名的易方達,在第一部真實電影《英雄血》中,一開場就被龐大的廝殺場麵嚇屎了褲子,盡管製片方給他開了無數BUFF,派了無數忠心耿耿的龍套去為他擋刀,甚至連公司老總都親自上陣為他搖旗呐喊,易方達還是像驚慌失措的小雞子一般死在了亂軍的踐踏之中,成為本片最早領便當的一號男主角,同時也開啟了大夏電影業一發不可收拾的曆史巨坑路程。
一向以忠誠、顧家、講原則、有擔當等正麵形象出現在電影中的何凡,一進入真實電影《白領麗人》後就變身為狼,利用身為公司老總的職權亂搞男女關係,幾乎把辦公室裏的美女全都睡了一遍,一部好好的青春勵誌片被他攪成了**倫理片,引來影迷的口誅筆伐、旗下粉絲們集體倒戈,何凡的個人博客變成了臭不可聞的大眾茅坑,電影下檔後何凡被公司解約,成了又一批倒在真實電影屠刀下的標誌人物。
當紅玉女袁媛媛雖然有被“大夏第一編劇”於麻麻強力捧紅的嫌疑,不過在普通電影中的表現也算差強人意,一進入真實電視劇《女神之戰》後,就開始了她的作死曆程,各種扭曲誇張的表情,各種憋出屎都憋不出大招的尷尬,各種被打翻在地狂踩胖揍的被虐表現,隻能讓於麻麻也不得不承認“美則美矣,可惜潛意識太差,哎,隻能再讓她拍普通電視劇了。”
不得不說自從真實電影出現後,電影圈兒的革命就開始了,普通電影原本還想靠著低廉的價格,熱鬧的氛圍和舒適的環境與真實電影抗爭,經曆了三次電影戰爭之後,普通電影完完全全被揍趴下了,各大電影院倒閉的倒閉,轉行的轉行,隻留下一地雞毛的普通電影成了收藏品,進入了大大小小藏家的藏室內。
而電視劇就像小三兒一般立刻舉旗倒戈,真實電視劇已經逐漸取代了普通電視劇的地位,成為了大夏下午連播場、八點黃金檔、十點海外場、十二點午夜場和三點肥皂場的座上賓。
這裏不得不說人都是自私的,最善看別人的隱私,看他人在電影中出洋相丟醜才能獲得最大的自我滿足感,許多老百姓有事沒事兒就把“看上去人模狗樣,其實骨子裏還是一坨臭****”掛在嘴邊,那些前明星們在真實電影中的醜陋表現成為了廣大漢民們阿Q精神的最佳食量。
三年之內,前明星們可算丟盡了“明星”兩個字的臉,大眾們紛紛改明星為明猩,追猩族們自稱耍猴的,追著他們去看洋相,弄得明猩們視真實電影為龍潭虎穴,輕易不敢涉足。
有退路的前明星們紛紛轉型,不演電影改唱歌,嗓子不行改跳舞,不能唱不能跳的不是還能去當娛樂節目的主持人嘛?如果連口才都沒有,那敢情好,去大夏購物當個兜售狗皮膏藥的媒子總行吧。
沒什麼退路的就慘了,有張臉有塊好體格子的還能賣肉賣靈魂,醜角、笑星們則隻能混跡於茶館兒、農家樂,博人一笑混口飯吃;而靠著關係上位的則更慘,沒錢就沒關係,沒關係就回家吃自己。
隨著季福慶、杜岸策、萬絲雨、肖登軒這些大腕兒們一批接一批地倒在各種類型的電影中,製片方終於放棄了被舊時代抄紅的明星們,開始培養自己的草根明星。
一些潛意識強大的新人逐漸在真實電影中凸顯,一批新興的明星逐漸占據了主流媒體的平台。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在這些明星的腳下,踐踏的是無數前輩們的屍骨。
相比新興的明星們,群眾演員的日子就過得不盡人意了,和當年那些跑橫店,混北影廠的前輩們一樣,他們也是消費品,不過稍微值得欣慰的是,比起前輩來說,他們至少不愁沒電影演,混個溫飽沒多大困難。
像張虎恩這樣的群眾演員很多,特別是真實電影向著國際化接軌演變之後,一些大型的史詩電影追求真實性和多元化,就需要世界各地的演員參演,正所謂全世界人民是一家,全太陽係人類榮辱與共,地球和各個殖民地的群眾演員數量也呈幾何倍增,一年破10億,10年破百億,
而且隨著“演員群眾化,群眾演員化”運動的推動,演員無門檻入職的原則得到世界各國和殖民地的認可,無論年紀、身份、性別的人都可以成為演員,除了腦波思維無法正常運作的人,幾乎人人都是演員。
好比一個吃飽了沒事幹的老頭,如果願意演電影,就可以在公用電影演繹吧(簡稱公演吧)花費一定數量的信用點數,查看電影檔期,有檔期合適且未滿員的電影就申請參演,當然角色肯定是龍套,有些時候連龍套都算不上,隻能算是電影中的背景而已。
如果在公演吧演的好,又有一定的關注度,就會被金百花、大陸架這類的中小型工作室看上,拉入專業電影的範疇,從底層開始一步步往上爬,通過不斷地廝殺和競爭最終成為閃耀的電影新星、彗星、流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