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喜慶妙聯(1 / 3)

新年納餘慶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孟昶(919—965),字保元,河北人。五代後蜀主,北宋建隆四年(963)歸宋。

據《宋史·蜀世家》載:“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置寢門左右。末年,辛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世人言此聯為春聯之始。後蜀滅亡後,宋朝派呂餘慶任成都知府,而長春節為宋太祖趙匡胤誕生日之名。以上“呂餘慶”和“長春節”,恰與孟昶題聯中的“納餘慶”、“號長春”出奇地發生了巧合。當時被人們視為“讖語”、“卜言”。也許,孟昶題聯時知道了此種時日的安排和知府的人選,才將“餘慶”和“長春”寫進聯內的。因此,這副對聯既可看成是偶然的巧合,也可看作是孟昶君順應時勢的明智之舉。

春風放膽來梳柳

春風放膽來梳柳;

夜雨瞞人去潤花。

這是鄭板橋題書的一副春聯。

“放膽”、“梳”、“瞞人”、“潤”,皆是人格化詞語,巧妙地用在聯語中,將春風春雨寫的有知有覺,有情有意,與人一般。不愧名流大家之作。

春風漫舞綠萬家

瑞雪紛飛銀千樹;

春風漫舞綠萬家。

唐代詩人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宋代詩人王安石《泊船瓜州》詩中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副春聯巧借以上詩意,“銀”、“綠”二字,搖身一變,由形容詞變作動詞出現,妙哉!妙哉!

五福三多

梅開五福;

竹報三多。

傳統春聯中,不乏巧思之作。此聯巧在“五”和“三”兩個數字上。“五福”指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三多”即多福、多壽、多男子。梅花開作五瓣,故取“五;竹葉多為三片,故取“三”。妙在其內。

爆竹與楹聯

爆竹報喜;

楹聯迎春。

這副春聯從標誌喜慶的“爆竹”、“楹聯”下筆,巧在“爆”與“報”相諧,“楹”與“迎”相諧。妙絕!

獨秀群芳有臘梅

春風送暖,千紅萬紫皆春色;

臘月淩寒,獨秀群芳有臘梅。

譚誌雄,廣東鬱南縣退休教師。

1983年春節,鬱南縣文化館出上聯公開征聯,譚誌雄對此下聯,獲一等獎。

下聯雖在對句中未能跳出通常巢穴,但是,以“獨秀群芳”對“千紅萬紫”確屬妙筆。

庚午新春聯

草原新試馬;

桃萼早催春。

朱帆,原名朱己坤,1928年生,湖南湘鄉縣人。廣東教育學院中文係教授。當代楹聯家,著有《兩鄉樓詩詞》等。

己巳歲末,羊城文友聚會。席間,書法家董百振請朱帆撰一副庚午新春聯,欲書之以應報刊之約。朱帆點頭應可,遂斟酒酌句,酒未竟而聯已就。董接過聯語,熟視良久,笑對朱帆說:“此聯若倒書之,則書法效果尤佳。”朱帆這時才發現這竟然是副回文春聯,喜出望外矣!

“馬試新原草;春催早萼桃。”回文聯竟於無意中得之,真是無意於佳而佳!如無長期積累之非凡功力,也不會有偶然得之這等大奇大妙。

陽春欣有腳

華夏樂無邊,景如西湖,福如東海;

陽春欣有腳,綠了北國,紅了南疆。

人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風景甲天下。華夏兒女在“景如西湖,福如東海”之氛圍中生活,自然“樂無邊”矣!下聯尤妙,讓“陽春欣有腳”,而且腳步踏遍祖國每一個角落:“綠了北國,紅了南疆”。“東南西北”皆在聯中,鑲嵌自然,意境頓現。

“農家樂”迎春征聯魁首聯

春信千家傳紫燕;

山歌一曲動銀鋤。

1992年春節前,中國楹聯學會、《對聯》雜誌社等單位聯合舉辦全國“農家樂”迎春大征聯,應征者七千餘位,每人一聯,此聯榮獲一等獎。

上聯出乎意外,讓“春信傳紫燕”,而不讓燕子傳春信,隱含春早人更早之主題。下聯僅七字,既有聲又有畫,讓人嗅到濃鬱的山鄉泥土氣息。春聯創作就應該提倡生活化、情緒化(以情感人、以情動人),杜絕表麵化、概念化的創作傾向,從而,創作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春聯作品來。

92新春榜首聯

十三年政策歸心,農民放膽;

九萬裏豐收醉眼,華夏揚眉。

胡靜怡,筆名勁騎,1943年生,湖南寧鄉人。當代楹聯家。

1992年春節,《安徽青年報》舉辦新春征聯,此聯榮獲一等獎。

聯語妙用“歸心”、“放膽”、“醉眼”、“揚眉”,使整個聯句頓感生動活潑了許多。獲一等獎當之無愧也!

農家春聯

長青樹有根,獨茂勤勞門第;

幸福花無種,隻生和睦人家。

上聯“長青樹有根”,長得枝繁葉茂、拔地參天。可是這樣的樹並非不擇土地而紮根,而是“獨茂勤勞門第”,“獨茂”二字用得獨具匠心,很有創意。下聯“幸福花無種”,不可再造,妙在“隻生和睦人家”,“隻生”二字絕了!

林業春聯

樹木又樹人,人才濟濟成梁棟;

造林即造福,福澤綿綿蔭子孫。

胡玥,1946年生,山西昔陽人,楹聯愛好者。

“樹木”、“造林”皆切林業主題,是實寫;“樹人”、“造福”升華了主題,是虛寫。以實狀虛,虛實結合,突出了時代精神。“人”與“人”、“福”與“福”,又呈頂針連珠式,妙在承前啟後,妙語連珠。

牧區春聯

帳前雪釀豐收酒;

馬上鞭催幸福春。

肖崢,山西昔陽人,楹聯愛好者。

茫茫綠草原,一眼望不到邊。帳篷是牧馬人的家,手裏的鞭子甩碎了雲花花。這是北方牧區的獨特生活。這種生活在對聯中用了四個字“帳”、“雪”、“馬”、“鞭”,讓人嗅到了草原酒香,聽到了牧民拉著馬頭琴唱響的春歌。

菜農春聯

溫室茄瓜,與寒風談綠意;

大棚菜豆,向瑞雪唱春歌。

王昉,山西大同人,楹聯愛好者。

讓“茄瓜”開口,“與寒風談綠意”;叫“菜豆”亮嗓,“向瑞雪唱春歌”。擬人手法使然。

漁鄉春聯

螺號吹平千頃浪;

漁歌唱美萬家春。

袁嬡,山西昔陽人。楹聯愛好者。

“螺號”和“漁歌”,隻有在漁民水鄉才會聽到,著字不多,點出了地域特色。上聯“螺號吹平”誇張在“平”字,氣魄滿大。下聯“漁歌唱美”修飾在“美”字,形象生動,似乎看到了漁家姑娘的笑容,又看到了滿舟魚蝦的豐收景象。

元宵燈節聯

地樂天樂,地天共樂元宵夜;

燈輝月輝,燈月交輝盛世春。

劉岫,1953年生,山西昔陽人,楹聯愛好者。

“地樂天樂”與“燈輝月輝”,先分述,然後綜述為:“地天共樂”和“燈月交輝”。“樂”字與“輝”字的重複使用,造成鬧元宵的歡樂氣氛,令人神往。

生哥鶯妹做夫妻

娘子官人,平日無非演戲劇;

生哥鶯妹,今宵真要做夫妻。

兩演員舉行婚禮,有人題此聯賀之。

聯語構思巧妙,從“平日”合演《西廂記》下筆,由假到真,詼諧有趣。

巧對聯姻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鸞九聲,鳳九聲,九九八十一聲,聲聲鸞鳳和鳴。

相傳,有一書香門第的秀才,愛上了鄰居的女子,就因為女子是莊戶人家,所以秀才之父從門第觀念出發,認為男婚女嫁,應門當戶對,不想成全此門親事,但又不願失掉鄰裏和氣,便以對對子為理由,想借此推卻婚姻。不料,那女子從小和秀才在一起,通曉詩文,把下聯對上了。

將乘法口訣引進聯語之中,別開生麵,妙趣橫生。

“紅綾”與“錦被”

六尺紅綾,三尺係腰三尺吊;

一幅錦被,半幅遮身半幅閑。

從前,一家員外小姐新婚之夜,花燭之下,新娘和新郎吟成此妙對。

“紅綾”與“錦被”,物與環境相配得當。聯語妙在運用了算術中的減法:上聯,六減三剩三;下聯,一減半剩半。仔細揣摩,妙在其中!

潘家郎娶來何門女

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