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喜慶妙聯(2 / 3)

娶來何門女,添人添口添丁。

潘家令郎,娶何門之女為妻。婚宴上,有二客,趁興一人一句,對成此巧聯。

上聯將“潘”字拆為“田、米、水”;下聯把“何”字拆為“人、口、丁”。聯語切題,自然流暢,堪稱巧思之作。

可喜可嘉

竹無心,藕無泥,奇物巧逢,果貞果節;

男有品,女有德,良緣好合,可喜可嘉。

舊日,一富豪女子不嫌貧愛富,毅然衝破封建門第觀念,與同窗學友結為伉儷,有人撰此聯祝賀新婚。

上聯言物,下聯說人,意在作喻,恰到好處地稱頌堅貞的愛情,對仗甚工。

“胡美意”與“何妙娟”

今月乃古月,美景良辰心像意;

新人真可人,妙齡佳偶競嬋娟。

從前,在江西崇仁、永豐一代,新郎娶親的轎子上要貼半副對,對中嵌入新郎姓名。另外半副對由新娘對來,同樣嵌入新娘姓名。上麵這副轎子對,就是新郎“胡美意”出句,由新娘“何妙娟”對成的。

“古月”為“胡”,“可人”為“何”。聯語運用了餅字與嵌字法,語意且都是吉慶之言,堪稱一副喜事妙聯。

三杯淡酒便成婚

兩小無猜,一個古泉先下定;

萬方多難,三杯淡酒便成婚。

方爾謙,字地山,現代揚州人。時人譽為“聯聖”。這是他在女兒出嫁成婚時,親筆撰題的一副喜慶聯。

“兩小無猜”典出李白《長幹行》:“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有男女幼小,天真無邪之意。“古泉”,即古錢。民國初年,方爾謙將女兒方慶根,許給袁克文之子袁家嘏。初定婚時,兩家相互交換了一枚珍稀“古泉”為聘訂。聯內以“泉”稱錢,不僅顯得古樸典雅,而且意與下聯中“酒”字相對,物類相近,更為工麗。“萬方多難”典出杜甫《登樓》“萬方多難此登臨”句。當時,袁世凱禍國殃民,南北分裂,確是一個多事之秋。

此聯采用寫實筆法,淡如白描。用典自然活脫,敘事直率流暢。情意在字裏行間隨處流露,紀事賀勉水*融,堪為非同一般之作。

徐徐風毛毛雨

徐徐微風,吹得芙蓉怒放;

毛毛細雨,彙與百川合流。

抗日戰爭前夕,陝西成功縣設有國立西北農學院。有女生毛芙蓉與徐百川教授結成夫妻。成婚之日,有人撰此聯以賀新禧。

上下聯破格交叉嵌入夫婦姓名,別有一番趣味。“徐徐”、“毛毛”兩個疊音詞,用得尤其幽默巧妙。

賀熊希齡與毛彥文婚聯

且舍魚取熊,大小姐溝通孟子;

莫吹毛求疵,老相公重作新郎。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吳興人。現代書法家、詩人。

熊希齡與複旦大學女教授毛彥文戀愛時,有位年齡與毛相仿的教授、紅學家吳宓(字雨僧),也在狂熱地追求她。最後毛還是選擇了年長她一倍的熊希齡,一時傳為社會新聞。

“舍魚取熊”,典出《孟子·告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裏以“魚”、“熊”之諧音,隱指吳宓、熊希齡之姓(吳、魚二字蘇滬一帶發音相近)。“吹毛求疵”是句成語,出自《韓非子·大體》。原意是把獸皮上的毛吹開,去細找其間的毛病。在聯語中隱括了熊與毛的一件趣事:婚前,六十六歲的熊希齡蓄胡須尺餘,毛彥文嫌其累贅,示意熊於婚時剃去胡須,熊照此辦理。“毛”字在此又切毛彥文之姓。

此聯用典與敘事融為一體,但不留痕跡。雙關語般地隱嵌了“熊”、“毛”之姓,幽默中有趣,妙在其中。

幸此日淑女乘龍

喜氣溢江夏,喜報上林春,喜十年訂就良緣,喜今夕吹簫引鳳;

幸寇退浠川,幸從離亂出,幸三生結成佳偶,幸此日淑女乘龍。

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對戀人因日寇進犯婚期一再推延,到日寇投降那天,他們已訂婚十年之久了。迎娶結婚那天,有人在轎子右邊貼了上聯,花轎到了女方門口,有人對出下聯。

上聯四個短句,句首皆為“喜”;下聯四個短句,句頭都是“幸”。可見此聯構思也不一般,確是下了一番功夫!

賀婚聯

一陽初動,二姓克諧,慶三多,具四美,五世其昌征鳳卜;

六禮既成,七賢畢集,奏八音,歌九如,十全無缺羨鸞和。

“一陽”,古人有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之說,每年冬至這天,陰氣盡而陽氣複生,叫一陽來夏。這裏專有“春來”和“婚喜”的雙關含義。“二姓”,締結婚姻的男女兩家。典出《禮記·昏義》:“昏(同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三多”,指多福、多壽、多男子。“四美”,指四種美好的事物,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五世其昌征鳳卜”,出自《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懿氏占卜擇婿嫁女,得“吉”,卜辭中並有“五世其昌”、“鳳凰於飛”等語。“六禮”,古代婚姻成立,有如下六項手續:納采(送禮求婚)、問名(詢問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納吉(送禮定婚)、納證(送聘禮)、請期(議定婚期)、親迎(新郎親自迎娶)。“七賢”,即魏晉間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劉伶。“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九如”,出自《詩經·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鬆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十全”,典出《周書·天官·醫師》,本謂醫術高明,十治十愈。以上十個吉祥如意的典故,祝福祝婚,可稱為十全十美了。

此聯用典博洽,嵌數齊全,韻律和諧,堪稱妙絕之佳聯。

“三角”與“幾何”

戀愛自由無三角;

人生幸福有幾何?

這是一副賀數學教師新婚的對聯。“三角”與“幾何”嵌得妙,意含雙關。

賀王楚雄婚聯

南方之強,花甲重新年十七;

西施並美,畫眉還似月初三。

賈景德(生卒年不詳),居台灣,曾任國民黨政府考試院長。

王楚雄,湖南衡陽人,曾任台灣國民黨政府司法院大法官。這是他77歲在台灣續弦時,賈景德所送賀婚聯。“花甲重新年十七”,指明王楚雄60歲還餘17歲,已是77歲人了。“月初三”,喻蛾眉月,即新月,喻指新娘子年少貌美。

老年續弦,幸得少婦,良宵美景,人生樂事。聯語據此特點,予以藝術渲染,亦莊亦諧,生動逗人,妙趣橫生。

賀李石曾、田寶田婚聯

李下早成蹊,老尚多情呼寶寶;

石人亦刮目,曾無一葉不田田。

李石曾,台灣國民黨元老,1958年在台灣與田寶田結婚,時年78歲,田方30歲。“李下早成蹊”,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典出《漢書》。“石人”,亦典出《漢書》:“帝寧為石人邪?”意為無知的頑石。“田田”,古詩《江南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田田,指蓮葉相連貌。

聯語內巧嵌新婚老夫少妻之姓名,自然妥帖,不著痕跡。妙用成語典故,頗富文采。尤以誇張擬人藝術手法,讓“石人亦刮目”,真乃人間奇巧美事也!

賀黃耕庾夫人壽聯

天邊將滿一輪月;

世上還鍾百歲人。

吳叔經,不詳。

此聯載於舊《辭源》“壽聯”條內。其條除了言此聯出自宋·孫奕《示兒編》外,還說“壽聯之風始此”。可以說,這是目前發現有文字記載的最早一副壽聯。

上聯“將滿”二字有些含糊,難怪梁章钜在《楹聯叢話》中批評上聯所指壽數不確切,究竟是十三日?還是十四日?此言說得不無道理。不過,也許壽者生辰正巧在十三日與十四日交替時,說十三也可,說十四也行。這樣來看,“將滿一輪月”就妥帖了。

賀乾隆五十壽聯

二萬裏山河,伊古以來,未聞一朝一統二萬裏;

五十年聖壽,自今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此聯以巧嵌數目字見功夫。“二萬裏”、“五十年”各居上下聯首尾,前後呼應、渾然一體。下聯中,“五十年”加上“九千九百五十年”,恰為萬年,即萬壽之意,堪稱妙絕!

吟一百四十一歲老翁聯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相傳,乾隆五十年,乾清宮設“千叟宴”,赴宴老者來自各地,共計三千九百餘人。乾隆皇帝由紀曉嵐陪駕,前來赴宴。欣見其中有一位年逾一百四十一歲的老翁,自眉銀須,宛如南極仙翁下凡。君臣二人當場對成此巧聯。

在聯語中,運用算術雖非先例,但此聯乘法與加法連用,實為罕見。上聯裏,“花甲”為六十歲,“重逢”即是二倍花甲,一百二十歲,再加上“三七歲月”,正是一百四十一歲。下聯中,“古稀”為七十歲,“雙慶”則是二倍古稀,一百四十歲,“更多一度春秋”,恰好也為一百四十一歲。二人算法不同,得數相同,真是一副奇巧妙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