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士可殺(1 / 2)

接下來便是龍門城拔地而起,義勇軍銳不可當,蕭銑敏銳的意識到這位明月公子恐怕所圖甚大。

緊接著便是楊廣被困雁門的消息傳來,當時聽到這個消息,蕭銑差點兒就激動的要舉事了,但他還是壓製住自己的興奮,然後派出了大量的龍衛北上,一方麵打探楊廣的消息,一方麵聯係他在北麵朝廷中的那些大人物,更重要的這些北上的龍衛還肩負著一項極為秘密的任務——尋寶。

當然這些龍衛也不負眾望源源不斷的將北邊的消息反饋回來,其中就有李向如何率領義勇軍北上勤王,居然沒有去雁門關,而是繞道草原,直接給始畢來了個釜底抽薪,一舉解了雁門之圍。

更加重要的是李向還從草原帶回來無數的牛羊和牧民,這些才是讓蕭銑為止震驚的。

要說古代戰爭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無它,人口罷了。

李向居然能從草原擄奪回大量人口,這可是蕭銑沒有想到的,再後來蕭銑便坐不住了,本來還以為楊廣這次凶多吉少了,誰知道被李向這樣左衝右突之後安然無恙的回到了洛陽。

於是蕭銑便重新給李向定位,最後將他放到了和蕭銑心中幾個危險至極的人物並列的位置上去了。這幾個人物是竇建德、李淵、宇文化及!

看清形勢的蕭銑再一次蟄伏了下來,他知道自己的時機就要來了,從宇文化及造反那一刻開始,注定楊廣的好日子已經到頭了。

當他冷靜下來再次拿起龍衛傳回來的那些消息重新看了一遍後,便知道自己真的是小看了李向這個人了。原來龍衛秘密尋寶的任務已經與李向發生了幾次衝突了,無一例外的都被李向破壞掉,而且還是大敗而歸。

再一次驚訝李向是什麼時候崛起的,蕭銑便將自己的心腹蕭雲登叫進了密室中,暗自給他下了命令,讓他親自率領龍衛中的精英北上龍門,接觸李向,能拉攏就拉攏,不能的話不介意除去。

蕭雲登二話沒說,第二日便收拾行囊率眾北上而去。

蕭雲登北上三日後,蕭銑又得到了一個消息,被楊廣發配到嶺南的高士廉北上要去洛陽麵聖,途徑洞庭湖。

蕭銑一聽就高興了,因為他很清楚高士廉是誰,和李向有什麼關係,然後蕭銑便給洞庭湖的水匪下了命令,無論如何也要將高士廉生擒。

高士廉一襲青衣,帶著璞頭巾,背手立在船頭,水麵上的風吹的他的衣襟獵獵作響,他卻一動不動。身後一個老仆彎著腰一臉憂鬱的看著他,手中拿著一件破舊的鬥篷。

“老爺,船頭風大,還是回到艙中吧,小心著風。”老仆勸道。

高士廉長長歎口氣道:“哎,也罷,就聽你的吧。”說著轉過身朝著船艙走去。高士廉不過三十五六的年紀,但在嶺南待了幾年卻將他煎熬的看上去像是五六十一般。

這時的嶺南可沒有後世廣州深圳那樣繁華,屬於偏遠之地,而且是沒有開發的那種。“南方濕署,近夏癱熱,暴露水居,蝮蛇落生,疾病多作,兵未刃血,病死者十之二三。”就是最好的寫照。

還好高士廉的身子骨硬朗,雖說也得了幾場大病,最終還是扛了過來。這次收到外甥來信,說是無憂找到了心上人,而且此人性情頗佳,又有大誌,還在楊廣麵前掛了號,又立了幾次功勞,這才換回了他重回中原的機會。

高士廉是非常相信自己這個外甥的眼光和本事的,他既然這樣說,那這個叫李向的年輕人就一定有寫本事了,因此高士廉一路行來心中對李向充滿了期待。

這幾人船進了洞庭湖,也算了正式進入了中原,高士廉也忍不住想要看看這大好河山。剛剛站在船頭一時間惆悵幾許,曾幾何時自己也是朝廷中的一員,也遊過許多名山大川,可誰能想到再次遊曆卻是戴罪之身。

再想想在嶺南聽到朝廷的隻言片語,虞世南更加有些難過。好好的大隋皇朝就要毀在那些自認為是忠臣賢臣的手中了,堂堂皇帝也是眼見著國家積重難返,無力回天啊。

高士廉有大才,而且對時局和天下的判斷往往是一針見血。在他被貶往嶺南時,他就知道大隋的末日就快到了。此次回來,他已經沒有多少心思去管朝廷的事情了,就是想在家中看著自己一手撫養長大的長孫無忌和無憂兩個孩子成家立業,平平安安的度過這個亂世。

可惜天不遂人願,他想太平,卻有人想叫他不太平。好好行船中,突然感到船身猛烈的搖晃起來,緊接著就看到船板上居然在往上冒水。這一下高士廉就知道要壞了,要麼就是船沉人亡,要麼就是水匪作怪,要劫船了。

老仆早已嚇得哆哆嗦嗦不知該怎麼辦好,高士廉一邊搖頭一邊思慮,看來不要想這平安了,就連回往中原現在都成了奢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