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父,外甥心中一直有個目標。”李向停頓了一下,然後鏗鏘有力的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安靜,全部安靜了!高士廉和附近的那十幾個義勇軍都怔住了,隻有一小股風卷起的塵土轉了一個圈兒飛走了。
高士廉更是將眼睛睜的大大的,看著這個年輕的要命的孩子,聽著他大言不慚的話,嘴張的大大的,一時間失神了。
放眼天下,誰敢說這樣的話!
好一陣子,高士廉才算緩了過來,懷疑的看著李向,他可以想象李向這麼小的年紀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要是真的全力幫助他的話,說不定真有看到他成功的那一天,雖然這個目標太大,也太遙遠了。
李向說完後,眼神清澈入泉,而且沒有一絲的慌亂。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就說出了這些,但他清楚這就是自己的目標,就是這麼多天自己反複想的,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語言來形容的目標,現在他完成了思想的蛻變,從一個想要一統天下的霸者之心,升級到了為民族,為國家獻身的王者之心。
高士廉以為李向會說什麼天下已亂,有德者居之之類的話,也猜想李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有朝一日坐上那個座位,號令天下。誰成想說出這樣的目標,哪怕他是當事大儒也被打擊的體無完膚。
“你,真的是這樣想的?”高士廉再次確認一下,再得到李向肯定的回答和重重的點頭後,高士廉站起身,認真的整理一下衣襟,朝著李向九十度彎腰一個大禮:“老朽這半條命交給你了。”
李向慌的趕緊起身扶住道:“使不得,舅父,小子惶恐啊!還需要舅父在身邊不斷的提醒。”
高士廉點頭道:“想不到老夫這半輩子坎坷不平,人到中年終於等到了可以一展抱負的時候。剛剛你的話真的是振聾發聵,叫老夫汗顏,也叫天下的文士們汗顏啊!”
高士廉激動了,拉著李向的手走到山坡高出,用手指著縣城方向道:“看看這裏,看看這大好河山,這是多少代賢人、高才們用血與火打下的江山。再看看現在,哪裏還有一絲的生機啊。”
轉過頭,懇切的道:“李向,老夫知道你有能力,也有信心可以將這一切收拾好,答應老夫,在老夫有生之年,給老夫一個太平盛世。”
高士廉眼中隱隱可以看見激動的淚水,感染著李向,李向也是雙手緊緊的拉著高士廉,重重的說道:“敢不用命!”
四目相對,沒有交流,完全在眼神中,簽下了這一老一小的契約。
李向扶著高士廉又坐下後問道:“舅父,剛才您說回去後不想再在朝廷為官了,外甥覺得有些不妥。”
高士廉現在知道李向的心思不是一般小孩子可以比的,也就沒有再試探他了,直接道:“其實剛剛老夫也是隨口一說的,聽完你說的後,老夫知道就算老夫不想去也不成了,要不怎麼當你在朝廷中的助力呢?”說著老人嗬嗬笑了起來,像是一隻偷了雞的狐狸。
李向臉上有些微紅,他還擔心高士廉因為被貶嶺南,心中有怨氣,而且又經曆了江南這段日子的折磨,再也沒有雄心壯誌了,誰知道人家根本就是在考驗他。
不管怎麼說,得到高士廉的幫助和答案,總是好事情,李向心中也算是發下一塊大石頭。這次一聽說高士廉有難,便起身趕來本身就有兩個意思,一是高士廉是長孫無忌和無憂的舅父,二就是李向想要第一時間和高士廉接觸一下,這個史書上的名人一定有他不可小覷的本事,李向很想看看是不是一個可以依靠的臂助。
現在目的達到了,李向輕鬆了,便將龍門和洛陽的事情也給高士廉講了一遍。高士廉聽的津津有味,不時還插嘴說一下自己的想法,一老一小在山坡上居然說了整整一個下午,夜色起來時,兩人才意猶未盡的起身回帳篷。
就這樣走走停停,又是走了三日,忽然前邊探路的兵士報說前方五裏的地方有一大隊人馬朝著這邊走來,看樣子來者不善,問李向如何處理。
李向看向秦瓊,因為這一路上,李向已經將兵權全部交給秦瓊去指揮,他隻是專心的和高士廉交流。秦瓊直接下令,全軍備戰,防禦陣型,將李向和高士廉守在中心,然後他自己騎馬在陣前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