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瓜島決死戰(3)(2 / 2)

南海死鬥自不必提,起飛和著陸也不在話下,就是編隊飛行、夜間飛行、洋上飛行、著艦等基礎訓練都不分晝夜地進行。首先是要飛行,至於空戰、射擊,轟炸,投雷等訓練都是要在飛行的基礎上進行的。

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名目繁多,而著艦訓練則是極為必要的.,飛行時間雖說是1000小時左右,但是領會能力強的人隻需一兩天就可以掌握要領。在角田部隊去阿留申群島期間,按計劃預案,占領中途島以後,要將第六航空隊的12架戰鬥機裝在“隼鷹”號上運往該地。

對於剛剛從飛行學校畢業,飛行時間不滿200小時的飛行學生或練習生這種幼芻鳥,著艦訓練是一道不亞於單獨飛行的難關,不單一個難字,而且還有生命危險。在初步著艦訓練中殉職的人比最初單獨飛行中死的人多得多。掉到海裏遊泳得救的人寥寥無幾。

正因如此,領導者必須注意,切不可急於求成,這猶如小兒學步一樣,在未到走步的時候,旁人無論怎樣盡力扶持,也無論怎樣心急,也無濟於事。現在小澤部隊4艘軍艦所配屬的300名飛行員當中,至少有半數人要大致用2個月的時間才能勉強著艦。再說,這樣的飛行員不經過10次以上的著艦基本訓練,不僅不能在白天的簡單情況下從事作戰行動,就是夜間著艦的準備訓練也不能參加。

12月中旬,日軍為了向小澤中將報告工作而回到內地時,正好在緊張地進行初步著視訓練。這是不是最近半年前一直統治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南雲部隊的後續部隊呢?日軍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能做到這一步也不錯嘛。這是著艦訓練前經過一番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一想到飛行隊幹部的努力,一看到拚死拚活地連續進行訓練的飛行員們的麵容,就不能直言不諱地講話了。不過,憑良心說,這難道不正是臨陣磨槍的作法嗎?

一旦打起仕來,不論大艦還是小艦,都要靠這個叫人不敢放心的飛行隊保護的話,恐怕到什麼地方也叫人難以放心。越是了解飛行隊內幕就越是感到可怕。這是在少而精主義上碰了釘子的日本海軍航空部隊的實情,也是根基薄弱的國家的悲哀。

飛機這種消耗率很高的兵力,特別是要掌握艦上起降特殊技術的艦載飛行隊,其飛行員平時就應該配好相當於定額3陪的人員。第1組是配屬於航空母艦的人員;第2組作為預備隊隨時可以取代第1組;第3組是要編成新生隊進行訓練的人員。在美國,航空母艦損失後,即使飛行隊喪失,仍然可以很快補充好新的飛行隊,其道理可能就是因為采納了上述編製。一想到美國的飛行員,飛機和兵員補充方法真是叫人既羨慕又感到可怕。

美軍具有充分的餘地,正在大量培養航空母艦飛行員,而日軍同海軍卻把倉促訓練出來的為數很少的飛機多次派往陸上,反複造成不應該的損失。母艦的空戰一瞬之間就可以決定勝負,因此,飛機損失在所不惜,所求隻是盡快消滅美軍。然而基地空戰的情況卻與比不同。歸根結底就是盡一切努力用虛虛實實的手法和最小的損失取得最大的戰果。有時,即使美機快要投下炸彈也還是要裝作看不見。這好比是尾髓人後,伺機傷人的狼。目的在於擊落更多的飛機。而航空母艦則是另一種情況。關鍵不是在炸彈命中以後再擊落幾十架飛機,而是盡一切可能阻止航空母艦被炸彈命中。就是說兩者的戰鬥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由此可見,對於陸基部隊來講,如果把航空母艦進行飛機艦上起降訓練所耗掉的時間用在空戰、射擊、轟炸或投雷等訓練上,效果可能更大。

無論如何,把艦載機用於陸上不是好辦法。

小澤部隊的人們盡管在暗暗考慮這個問題,但仍在加緊進行訓練。照比下去,要達到南太平洋海戰當時的技術水平恐怕要到昭和十八年6月以後了。

再說,打仗是美日雙方相互進行的,並非自日軍一廂情願韻事。這樣一想,日軍更加感到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