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瓜島決死戰(3)(1 / 2)

此前,於11月2日,小澤治三郎中將接替南雲中將被任命為第三艦隊司令長官。岡村在吳港和九州辦完公務之後,從九州南端的鹿屋基地搭上了當時正在瀨戶內海西部的伊予灘進行訓練的旗艦“瑞鶴”號。登艦後,岡村馬上到檻橋上麵去。高身材的小澤司令長官率領接替草鹿少將的新任參謀長山田定義少將以下的幕僚們滿麵春風地站在從前南雲長官呆過的艦橋右前方的狹窄部分。一個半月前離開這裏的南雲中將麵容憔悴,而小澤將軍與其不同,臉被海風吹得發紅,顯露出一種健康的姿容。岡村報告了姓氏,轉達了角田司令官的口信之後,他讓岡村走下層梯,到作戰室去彙報。長官自始至終熱心地聽岡村說明情況。此前,岡村從未跟新任長官講過的話,這次岡村感到他跟南雲中將一樣,是一位閱曆頗深的人。

小澤中將還同南雲中將一樣,也是位地道的魚雷戰術專家,他是一位自幼就在艦隊中受到鍛煉的純粹的海軍人員。他見識高超,富有判斷力和實踐精神,曾曆任海軍要職。岡村最初認識他的時候,他還是一位少將,當時曾任聯合艦隊參謀長。岡村頭腦裏至今還保留著深刻的印象。後來,他晉升為中將,被任命為海軍大學校長。此次戰爭初期,他被任命為’南遣艦隊司令長官,曾在馬來亞登陸作戰和其他戰鬥中建立功勳,跟陸軍的關係也很好,深得陸軍信賴,在作戰方麵,被人譽為名將。在這以前,在日軍這些下級軍官當中有一種情緒:開戰以來,一直擔負國家命運,轉戰於第一線的南雲中將是不是該休息一下了。現在,迎來了一位精神煥發的,新司令長官,岡村覺得機動部隊的前途變得光明了。盡管如此,岡村還是想,為什麼第一線的司令長官和司令官大多數是:魚雷專業出身的人呢?無論怎麼說,這確實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新任參謀長山田少將是純粹的飛行員,大正九年,他曾經參加過日本海軍中第一次進行的追浜和佐世保之間的長眶離飛行。當時,他曾是海軍航空兵中出類拔蘋的能人,常’到國外任職,不過,這樣一來,他反而離飛行的越來越遠了。駕駛飛機對他莫如說是一種不幸。然而,太平洋戰爭開戰以來,他曾任第二十五航空戰隊司令官並有實戰經驗。可能就是為了這個才遞補要職吧。其他幕僚們都參加過南太乒洋作戰或其他戰鬥。這些人因為有作戰經曆而顯出一種高度的自信。

四、技術不熟練的新飛行員

航空母艦飛行隊在南太平洋海戰中受創太嚴重了。另外,“飛鷹”號的飛行隊從布因基地出發,在瓜島作戰以後已經把老本全部輸光。要重建小澤部隊的飛行隊,麵前擺著一個難以克服的困難。尤其是俯衝轟炸機的損失特別嚴重,無論如何也恢複不到該次海戰前的水平。自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以來,俯衝轟炸機往往是決定航空母艦飛機空戰勝負的決定因素,可如今,這一機種卻不得不縮小了。

受創的“翔鶴”號和“瑞鳳”號,以及主機發生故障的“飛鷹”號不分晝夜地加緊修理,此前沒有裝雷達的“瑞鶴”號和“瑞鳳”號此次要安裝雷達。此外,對空射擊兵器和其他電裝置亦須加強。這樣,航空母艦本身還算初具規模。

然而4艦合在一起需要219架新飛機。這對於當時日軍的航空製造能力來講是一個不可輕視的數字。新飛機再加上飛、行員無論對軍令部還是海軍省都是一個最叫人頭痛的問題。

中途島海戰以後,再建南雲機動部隊時,雖有4艘大型航空母艦沉沒,但飛行員卻有一半以上健在,在人的方麵幾乎不存在問題。可現在情況正好相反,所剩無幾的飛行員大部分回到“隼鷹”號上去了。有經驗的老飛行員幾乎沒有。然而,航空母艦卻一艘也沒有損失,隻是甲板空空,等待新人罷了。

在內地進行訓練的部隊中雖曾有過很多教官,但其中多數人被人寧可犧牲訓練,也硬拉到戰場上去了。飛行軍官奇缺,因而剛剛從飛行學校畢業的軍官就一下子分配到航空母艦上來。

在平時,飛行學生或練習生畢業後要先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先在陸上航空隊裏進行實地訓練,而後,從中選拔優秀者當航空母艦的飛行員。然而如今卻談不上這種不切實際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