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僅發現浙江嘉善縣陶家池明壁畫墓,有墓主遇仙人,老者觀瀑等神仙題材,背景襯以水墨鬆石,可與明代山水人物題材的卷軸畫相對照。

明清壁畫墓考古發現的數量較少,壁畫的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段,雖然在前代的基礎上有所繼承,社會生活和時代風尚在壁畫中也得到相應地反映,但畫工主要是地方民間工匠,壁畫圖像和表現手法偏離時代藝術的主流,題材內容的民俗化和藝術表現的民間化傾向明顯。這將我國古代壁畫墓明清之後壁畫墓也退出了曆史舞台,引向了民間形態。

2.重慶明壁畫墓 2008年4月,永川青峰鎮淩閣堂村二社正在修建一條公路。10日,挖掘機工人陳某像往常一樣,揮動機械臂,刨土、裝載。突然轟的一聲,地上冒出一個洞,洞內紅光四射,大家都驚呆了。目擊村民們說,他們看到這個洞係磚砌,洞口離地五米左右。在洞內發出紅光的竟是精美的繪畫:一片純白的洞壁上,祥雲、馬、鹿、美女等,姿態萬千,栩栩如生。原來這是一處明代彩繪壁畫墓。

考古專家稱,這是首次在重慶發現這種墓葬。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專家介紹,該墓群位於重慶永川區青峰鎮淩閣堂村,初步勘查為五座磚砌卷拱墓,它們呈一字型排列,坐北朝南。一號墓長3米、寬1.3米、高1.5米,具有明顯的明代古墓特征,推測該墓群應為明代家族式墓群。

一號墓室內壁描有仕女、仙鹿、駿馬、三足鳥、牡丹、荷花、祥雲瑞草、樓台亭閣、日、月等吉祥彩繪圖案,人物、動物、花卉等均栩栩如生,頗具唐代神韻,藝術水平較高。由此推斷,墓主人身份地位應該較為顯赫。

著名畫家武輝夏看到壁畫後表示,壁畫線條流暢,屬鐵線描人物畫,色彩豔麗,有唐畫風韻,作畫者有相當的繪畫功底,人物的雙手溫潤柔軟,柔若無骨,畫得非常美妙。

考古專家指出,這是首次在重慶發現此類墓葬,對於研究重慶地區明代文化、經濟和墓葬習俗等具有極高的價值。由於彩繪壁畫容易在空氣中失色,其餘墓葬均未挖掘。考古專家正在研究製訂細致的發掘保護方案,墓葬形製、墓主人身份、隨葬物品、葬俗等相關學術問題尚待研究。

3.安康清壁畫墓 2009年4月16日,陝西省安康市文物普查隊第七分隊在安康市漢濱區梅子鋪鎮,發現一座清乾隆年間墓葬。該墓葬為夫妻合葬墓,並排為兩個單體墓室,兩墓門已經被毀壞。

兩座墓室左右墓壁上均楷體墨書,記載了兩人的祖籍、生平事跡,生卒年月及生活感想,通篇體現了一種超脫的生活狀態,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性。在墓塚北邊有石刻一處,由於自然、人為的破壞,現依稀辨認為兩人雕像。

兩座墓室均為上下兩層,上層放棺木,下層可能存放陪葬品或者是排水管道。兩個墓室的後壁上均彩繪著墓主人夫婦倆人的畫像,兩側墓壁上分別彩繪有金童玉女畫像,清代服飾形製也清晰可辨。

令人驚奇的是,在墓塚北邊則有石刻一處,石刻雖已遭到了破壞,仍能辨認出這兩處石刻上的雕像與墓主人的畫像一致。安康市曆史博物館普查隊隊長施昌成介紹,在陝南一帶,清代壁畫墓室原本就很少,能保存如此完整的實屬罕見。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的價值。